《王西麟四部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的写作思路是,在对王西麟四部交响曲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从每部作品中选取一个具有主导作用的创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打破以往将一部作品面面俱到地分析的模式,而是使读者在了解作曲家创作共性特征的同时,能更深入地了解作曲家个性化创作技法的可贵之处。研究者试图以点一线一面一线为研究逻辑,以每部作品统领全曲的核心创作技术为研究突破口。譬如,《第三交响曲》重点是对第二乐章帕萨卡利亚的研究,《第四交响曲》关注点在织体与音色方面,《第五交响曲》针对复调技术展开论述,而《第八交响曲》则探究配器音色的人物化塑造。作为作曲技术理论著作,作者运用如此个性化的写作手法也增强了可读性。作为一名年轻的学者,杨静在博士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基于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学术态度,客观地对王西麟四部交响曲进行了独立分析,并大胆得出自己的结论,在研究中得到了不断成长和进步。杨静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等学习阶段,其专业一直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主攻中国当代音乐家与音乐作品研究。寒窗苦读十多年为她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本著作是她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研究的一个总结性成果。2014年,她博士毕业,同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继续进行中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研究工作。2017年,她的博士后出站报告获得优秀的成绩,研究成果得到答辩专家的肯定,这一研究工作经历将为她将来的学术生涯打开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