箐口村是从事少数民族生态环境、水文化、稻作文化、梯田稻作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旅游以及哈尼族文化等领域研究的福地,许多专家学者在箐口村开展调查研究,也有许多机构在箐口村建立研究基地。其中,**代表性的研究基地是云南大学建立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哈尼族文化研究基地”,该基地由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翀炜负责。自2004 年在箐口村建立哈尼族文化研究基地以来,马翀炜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箐口村坚持了15 年的调查研究工作。此外,自2009 年起,云南大学哈尼族文化研究基地每年都接待云南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农村实地研究暑期学校的学员,目前已接待100 余名学员,形成100 余份调查报告,调查内容涵盖诸多方面,对箐口村各类现象的观察大多聚焦于日常生活与旅游发展的对话。此外,基地负责人每年都带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到箐口村哈尼族文化研究基地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在箐口村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已经出版了5 部著作,发表了80 多篇学术期刊论文,完成了10 多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此书为云南大学箐口村哈尼族文化研究基地村民日志。调查基地在当地各聘请若干名“村民日志”记录员,对本村每天发生的事情进行观察与记录,从中国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实际出发,把国际文化人类学界近20 年来争论不休、模式各异的民族志书写问题在中国少数民族农村进行实验,让研究对象即文化持有者成为民族志的作者,运用“主位”(emic)方法,从“本文化”内部视角对自己民族和村寨的社会文化进行叙述与评论,以求在当代国际文化人类学的学术平台上进行中国民族志和文化人类学的“本土化”创新,促进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文化人类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