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九大报告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手段。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效率,转换增长动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中国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聚焦“如何提升不同区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这一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强可持续发展理论,将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福利非减性发展约束引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从环境建设和环境损害两个维度对中国各省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继而将生态环境建设和能源消费引入生产技术,将环境损害和经济产出引入生产过程,按不同形式引入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提升路径模型,建立强可持续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新范式,提出一种时间因子非径向投入导向的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以投入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率表示要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将生产要素的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与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相结合,构建要素绩效与总体绩效之间“分—总”的研究范式,从生产要素的视角对总体绩效进行系统性分解,进而实现要素绩效对总体绩效的贡献度评价;充分考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平衡性,从要素绩效和总体绩效两个层面对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系统性揭示,动态识别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演变,剖析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差异、要素源泉与动态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剖析不同区域的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检验制度环境下不同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触发条件和作用方式,从“国家-区域”两个层面制定提升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解决方案,进而为不同区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