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军事中国军事战争与暴力的社会学

战争与暴力的社会学

战争与暴力的社会学

定 价:¥118.00

作 者: 田宏杰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82984 出版时间: 2021-07-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字数:  

内容简介

  战争作为一种高度复杂和动态化的社会冲突形式,乃是现代性形成中的决定性要素,随着二战以后社会科学研究重心从军事主义向和平主义的过渡,有关现代社会生活这一残酷起源的研究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本书将战争重新纳入社会学研究的视阈,通过回溯传统社会学理论中的军事主义维度对解读战争、现代性和社会变革的启发与助益,**性构建了“经年累月的强制官僚化”和“离心式的意识形态化”相结合的新型研究范式,原创性地探究了古往今来的有组织暴力赋予人类社会生活的烙印,以比较历史社会学的厚重与丰富实证研究为依托,对民族主义与战争、战争与社会分层、战争宣传、战争团结、性别与有组织暴力,尤其是战争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演进和现代性形成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发人深省的全新诠释。

作者简介

  田宏杰,重庆人,数学学士(1991年)、法学硕士(1997年)、法学博士(2000年)、金融学博士后(2003~2008年),先后任讲师(2000~2001年)、破格副教授(2001~2003年)、破格教授(2003年至今)、博士生导师(2004年至今)。曾任公安三级警监(2003~2005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2008~2017年)。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刑法与刑法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国家示范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挂职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四庭副庭长、审判员;兼任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指导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法国马赛大学,芬兰拉普兰大学等国际高校和研究机构高级访问学者。在《中国法学》《德国整体刑法学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8部,主编、参写学术著作80余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30项;荣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教学荣誉20余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中美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2017年)等。主要研究领域:行政刑法与刑法现代化、司法改革与法治一体化、金融监管与全球治理、高等教育管理。

图书目录

译者序
《战争与暴力的社会学》书评节选
致谢
前言:战争、暴力与社会
第一部分 集体暴力和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 传统社会思想中的战争和暴力
一 引言
二 “圣三位一体”(The “holy trinity”)和有组织暴力
三 古典社会思想中的好战传统
四 好战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组织型暴力的现代社会学研究
一 引言
二 战争和暴力的来源:生物、理性还是文化?
三 组织唯物主义:战争、暴力与国家
四 从强制到意识形态
五 结论
第二部分 时空中的战争
第三章 现代时期之前的战争和暴力
一 引言
二 战争之前的集体暴力
三 古代的战争和暴力
四 中世纪时代的战争与暴力
五 早期现代性的制度性种子:战争、暴力与纪律的诞生
六 结论
第四章 有组织暴力与现代化
一 引言
二 现代化与暴力:本体论层面的不和谐
三 经年累月的强制官僚化
四 强制的离心式意识形态化
五 介于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战争与暴力
六 结论
第五章 战争社会地理学
一 引言
二 旧世界
三 新世界
四 结论
第三部分 战争:理念与实践
第六章 民族主义和战争
一 引言
二 战争与团体同质性
三 民族“团结性”的结构根源
四 结论
第七章 战争宣传与团结
一 引言
二 战争宣传
三 杀戮、死亡和微观层面的团结性
四 结论
第四部分 战争、暴力和社会分工
第八章 社会分层、战争与暴力
一 引言
二 无集体暴力的阶层化?
三 通过战争和暴力实现的阶层化
四 战争与社会分层的起源
五 社会等级制度的正当化
六 结论
第九章 战争的性别化
一 引言
二 战斗的男性化本质?
三文化的馈赠?
四 父权遗存?
五 性别、社会组织与意识形态
六 结论
第五部分 二十一世纪的有组织暴力
第十章 新型战争?
一 引言
二 新型战争的范式
三 新型战争的社会学
四 民族国家与全球化之间的战争
五 现代战争的目标
六 新与旧之辨
七 结论
人名译名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