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历史廉吏(北宋名相韩琦)》:《安阳历史廉吏(北宋名相韩琦)》以北宋中期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时期朝廷积贫积弱的局面和与辽夏连年战争的形势为背景。描写了一代名相韩琦与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包拯、王安石、苏轼等人一起,以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存亡为己任,演绎出韩范守边、庆历新政、相三朝立二帝和熙宁变法等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着力刻画韩琦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勤政爱民、清廉自守的一代贤相廉吏的光辉形象。《安阳历史廉吏(明代大儒崔铣)》:《安阳历史廉吏(明代大儒崔铣)》是明朝中期明武宗、明世宗时期一位儒臣,面对皇帝昏庸和阉党乱政,他担大义,守大节,直言敢谏,多次上疏议政,两次被贬回乡。他在家乡著书立说,建学授徒。终成一代大儒。后世将他与孔圣人弟子颜回相提并论。他住过的地方被当地百姓称为“小颜巷”。《安阳历史廉吏(明代仁义宰相郭朴)》:《安阳历史廉吏(明代仁义宰相郭朴)》是明朝中期明世宗、明穆宗时期的宰相,他与徐阶、高拱、张居正一起,与权臣严嵩斗智斗勇。扶大厦于将倾,救百姓于水火,功在社稷,惠及苍生。他一生宽厚仁义,清廉为官,致仕回乡二十余年,兴水利、建学校、赈济灾民,受到朝廷嘉奖。安阳仁义巷的故事,正是他在家乡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