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1173)课题,为交叉学科研究。以往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研究多以县域、市域等行政区划作为研究单元,研究范围相对较小,区域差异性分析明显不足,缺乏对华北平原等典型地理单元的综合研究;此外,以往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因素的研究,往往是从全局的视角将整个研究区作为一个整体,假定驱动因素在整个研究区上的作用大小和方向均为常量,忽视了区域差异性。以上研究的不足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差异性政策的制定和管控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华北平原为例,基于遥感解译获得的1990年和2015年两期农村居民点用地数据,定量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及其变化特征。然后,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识别了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并进一步在网格尺度和县域尺度上,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力。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华北平原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控策略。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普遍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乱、无序扩张、土地利用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分析华北平原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过程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对于科学合理的管控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乡村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