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居地震安全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防震减灾的重点工作之一,《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防震减灾规划》中提出,“全面消除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乡结合部、文物古建筑、农民住宅等薄弱环节的抗震隐患”。但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长期以来,农村民居多为当地工匠按经验施工或农民自行设计搭建,抗震构造措施缺乏或不完整,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房屋抗震能力普遍薄弱,农村乡镇发生地震的概率远远高于大中城市,我国80%的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从过去的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地震、云南鲁甸地震都清楚地表明,房屋破坏是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因,约占总损失的80%以上,其中50%以上的经济损失和60%的人员伤亡在农村,可见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能力是在地震中有效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措施。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震带、山西地震带和张家口一渤海地震带的交汇地区,活动块体和活动断裂发育,属于多震区,历史上曾遭受过多次强烈地震的破坏和影响,农村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严重。北京市辖16个区,其中10个远郊区分布着大量的村镇,且相当一部分农村位于山区地带。为摸清北京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及房屋现状.北京市地震局联合各区地震局、各村委会人员抽样调查了北京昌平区、怀柔区、延庆区、平谷区、朝阳区5区7518栋农居房屋信息数据,《北京地区典型农居图集》以图片的形式分别从不同建造年代、不同结构类型展示房屋的现存状态。根据房屋的结构类型、建造年代、场地基础、施工设计和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农居房屋中存在的抗震薄弱环节,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提高农居的抗震设防能力,防范化解农村地震灾害风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