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介研究是一个有待挖掘的理论富矿,它需要我们将研究视角回放至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实事求是地回归文献,回归历史,这就离不开传播学和知识考古研究的方法。本书立足《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努力做到以列宁的文献为载体来研究经典著作的传播史;依据文献传播主体及传播对象的特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规律;依据客观环境和时代背景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传播的互动关联。 本书大量收集和梳理了20世纪有关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史料,重现了列宁这一经典著作在中国被引入、翻译和传播的历史过程。首先,通过对文献由原版至中译本的考释,深刻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书的思想内涵,明确该文献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影响和导向作用。其次,通过整理特定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书在各出版机构的翻译、出版和发行情况,客观地阐明该文献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传播形态、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最后,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典型译本,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该文献中关键术语的历史演变等一系列环节的变化发展,有助于进一步解读列宁思想中国化的艰辛过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和著作穿越百年,历久弥新,它们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散发着真理的光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译本出版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之际。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已经具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该译本的出版更加明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更加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该译本曾经入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干部必读书目,对提升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学科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该译本刊行时并未注明译者,本书对此将加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