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体例与符号………………………………………………………………… 1
第一章 绪论……………………………………………………………… 1
1.1 公认难题:对以往看法的接纳与质疑 ………………………… 1
1.2 另辟蹊径:普通话的描写和方言间的对照 …………………… 36
1.3 内容介绍与时体认识 …………………………………………… 53
第二章 谓语的整体属性与“了 1”(上) …………………………… 75
2.1 描写角度:三个分布参数 ……………………………………… 75
2.2 谓语的现实性状况:非现实谓语的内部差异 ………………… 78
2.3 从“了 1”看汉语谓语的现实性界定 ………………………… 89
2.4 “了 1”编码相对非将来时 …………………………………… 99
第三章 谓语的整体属性与“了 1”(下) …………………………… 104
3.1 谓语的句法地位(句法独立性) ……………………………… 104
3.2 句末助词的性质(话语独立性) ……………………………… 109
3.3 解释例外:“的”“才”“刚”“只”句 …………………… 112
3.4 动因假设:“了 1”的梯度异质性 …………………………… 114
第四章 谓语的构件属性与“了 1”(上) …………………………… 122
4.1 概述 ……………………………………………………………… 122
4.2 宾语类型的详解 ………………………………………………… 124
4.3 数量宾语的特异性 ……………………………………………… 126
4.4 各类宾语制约“了 1”分布的作用序列 ……………………… 133
4.5 数量宾语的语法解释 …………………………………………… 137
4.6 余论:无定量化的时制效应 …………………………………… 144
第五章 谓语的构件属性与“了 1”(下) …………………………… 148
5.1 动词分类的角度 ………………………………………………… 148
5.2 结果型动词的特异性 …………………………………………… 151
5.3 各类动词制约“了 1”分布的作用序列 ……………………… 158
5.4 动结式和动趋式的不同 ………………………………………… 161
5.5 “了 1”的隐去趋势与有界性体貌义 ………………………… 163
5.6 “了 1”的体貌异质性:完结体到非完整体 ………………… 167
5.7 “了 1”梯度异质的两个方面:时制异质和体貌异质 ……… 175
第六章 “了 1”梯度异质的显性证据:方言里的变体现象 ………… 179
6.1 概述 ……………………………………………………………… 179
6.2 谓语的整体属性:确立两变体的分布格局 …………………… 181
6.3 谓语的构件属性:决定两变体的替换特例 …………………… 189
6.4 话语地位:句法地位背后的真正因素 ………………………… 191
6.5 “了 1”两变体的语义差异 …………………………………… 204
6.6 “了 1”两变体与“了 1”梯度异质性的关系 ………………… 205
6.7 “了 1”类词变体的其他形式 ………………………………… 210
第七章 从单双“了”的对立看“了 2”的时体功能 ………………… 219
7.1 “单双‘了’体貌对立说”引发的思考 ……………………… 219
7.2 单双“了”的体貌对立不系统 ………………………………… 221
7.3 现实句“VO了 2”的使用条件 ………………………………… 228
7.4 “单双‘了’体貌对立说”之外的动因 ……………………… 237
7.5 单双“了”的时制对立更普遍 ………………………………… 240
7.6 “了 2”时体功能的分合 ……………………………………… 244
第八章 句末助词“了 2”的时体特征分析 …………………………… 247
8.1 概述 ……………………………………………………………… 247
8.2 典型性“了 2”的句法特点 …………………………………… 247
8.3 典型性“了 2”的语义特征 …………………………………… 249
8.4 近将来“了 2”的语法特点 …………………………………… 265
8.5 “了 2”时制分析的缺漏 ……………………………………… 271
第九章 句末助词“了 2”的语篇特征分析 …………………………… 274
9.1 “了 2典型”的语篇特征 [+回应预期 ] ………………………… 274
9.2 双了句的预期效应 ……………………………………………… 281
9.3“了 2典型”句至少是达成预期 ………………………………… 287
9.4 不同的副词和“了 2 ” ………………………………………… 295
9.5 例外:特殊疑问句用“了 2”时的焦点位置 ………………… 302
第十章 动相补语“了 2”的证据 ……………………………………… 304
10.1 概述……………………………………………………………… 304
10.2 “了 2动相”的句法特点 ………………………………………… 305
10.3 “了 2动相”的语义特征 ………………………………………… 308
10.4 方言证据………………………………………………………… 310
10.5 辨别假象………………………………………………………… 314
10.6 “了 2”的梯度异质性 ………………………………………… 318
10.7 再看“了 2”的以往研究 ……………………………………… 322
第十一章 “了 1”“了 2”梯度异质的相关问题 …………………… 327
11.1 “了 1”和“了 2”的异同点 ………………………………… 327
11.2 句法地位、话语地位归入现实性状况………………………… 337
11.3 简评“了 1”“了 2”语法异质的其他研究 ………………… 348
第十二章 结语…………………………………………………………… 367
12.1 逐级离析、关注语篇…………………………………………… 367
12.2 枝蔓性结论的价值……………………………………………… 370
12.3 遗留的问题……………………………………………………… 374
参考文献…………………………………………………………………… 382
索引……………………………………………………………………… 401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