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绪论
壹 研究背景
贰 三峡文化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
叁 本书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篇 综述篇
第一章 三峡概念的界定
1.1 三峡的形成及其地质属性
1.1.1 印支造山运动
1.1.2 燕山运动
1.1.3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1.2 三峡的得名、演变及其历史属性
1.3 三峡概念的地理属性
1.3.1 大三峡
1.3.2 中三峡
1.3.3 小三峡
1.4 三峡的人文属性
1.5 三峡概念的工程属性
1.6 本书三峡石刻三峡概念的界定范围
第二章 三峡石刻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意义
2.1 石刻概念的界定
2.1.1 传统的“石刻”概念
2.1.2 广义的“石刻”概念
2.2 石刻的分类及类型界定
2.2.1 第一类
2.2.2 第二类
2.2.3 第三类
2.3 本书三峡石刻概念的界定及研究范围
2.4 三峡石刻研究的意义
2.4.1 三峡石刻的研究可补史之阙,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2.4.2 三峡石刻研究是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2.4.3 三峡石刻的研究还可为研究重大学术问题提供帮助
第二篇 山篇
篇首语
第三章 灵山圣境——形胜石刻
3.1 湖北省
3.1.1 宜昌黄陵庙碑刻
3.1.2 宜昌三游洞石刻
3.1.3 秭归田登题《巴风》五言律诗题刻
3.1.4 秭归玉虚洞题刻
3.1.5 秭归香溪河乾隆辛卯李拔题“香溪孕秀”题刻
……
第三篇 水篇
下
第四篇 人篇
篇首语
第七章 慈航f渡——宗教与石刻
7.1 三峡地区宗教发展史简述
7.2 三峡地区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空间分布特征
7.3 三峡地区石窟寺、摩崖造像及相关宗教造像、题刻汇编
7.3.1 奉节金轮寺隋代造像
7.3.2 云阳水井湾造像
7.3.3 云阳大佛头摩崖造像
7.3.4 云阳下岩寺摩崖造像
7.3.5 万州坠儿洞摩崖造像
7.3.6 万州马家溪摩崖造像
7.3.7 万州观音岩摩崖造像
7.3.8 “南无阿弥陀佛”摩崖题刻
7.3.9 忠县观音岩摩崖造像
7.3.10 龙滩河摩崖造像
7.3.11 临江岩摩崖造像
7.3.12 石柱福尔岩摩崖造像
7.3.13 丰都二洞桥摩崖造像
7.3.14 巴南紫金山石刻造像
7.3.15 巴南箭桥摩崖造像
7.3.16 南岸弹子石摩崖造像
7.3.17 江津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石门大水月观音造像)
7.3.18 朝源观造像石刻
7.3.19 合川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
7.3.20 龙多山摩崖石刻
7.4 三峡地区石窟寺造像艺术创始时代及发展脉络初步研讨
7.4.1 川渝地区石窟及摩崖造像分期综述
7.4.2 三峡地区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创始年代初步讨论
7.4.3 三峡地区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分期及特征初步讨论
第八章 要区天成——政治军事与石刻
8.1 三峡地区的军事地理位置
8.2 历史时期三峡地区古代战争时空分布特征
8.3 三峡地区相关石刻汇编
8.3.1 宜昌三游洞石刻
8.3.2 巴东官渡口咸丰二年衍秀书“要区天成”石刻
8.3.3 巴东官渡口乾隆庚寅李拔书“楚蜀鸿沟”题刻
8.3.4 巫山康茂才进兵处石刻
8.3.5 巫山天赐城遗址及石刻
8.3.6 奉节瞿塘峡壁题刻
8.3.7 奉节锁江铁柱及其题刻
8.3.8 奉节瞿塘卫碑
8.3.9 云阳飞凤山题刻
8.3.10 云阳六冈石石刻
……
第五篇 保护篇
致谢
后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