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安伽、史君、虞弘的石刻图像研究(7)
1.1 “象征符号”与“真实生活”(12)
1.1.1 图像系统的归属(12)
1.1.2 图像的象征性与写实性(15)
1.1.3 主人翁与祖先的事迹(17)
1.1.4 保持、改造与融入(20)
1.1.5 结语(22)
1.2 “搏斗”还是“狩猎”?(23)
1.2.1 “捕杀”与“搏斗”(24)
1.2.2 “狩猎”图的来源系统(26)
1.2.3 虞弘墓中的“搏斗图”(29)
1.2.4 “误读”与文化的融合(36)
1.3 胡瓶的出现与流变(39)
1.3.1 胡瓶的出现及名称(40)
1.3.2 胡瓶的使用(41)
1.3.3 祭祀场景中的胡瓶(44)
1.3.4 中外器物组合比较(46)
1.3.5 胡瓶的兴盛(48)
第二章 陶俑中的异域符号(52)
2.1 胡人俑与丝绸之路(53)
2.1.1 “胡人俑”的身份(54)
2.1.2 胡人及其文化意义(59)
2.1.3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63)
2.1.4 他们从哪里来?(64)
2.2 胡旋女与胡姬(67)
2.2.1 贡人与胡旋女(67)
2.2.2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70)
2.2.3 胡人女子与文化的传播(74)
2.3 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76)
2.3.1 汉唐骆驼造型特征及其演变(76)
2.3.2 骆驼的格套化与组合(83)
2.3.3 区域差别与精妙的塑造(87)
2.3.4 结语(92)
第三章 玻璃的西来东传(93)
3.1 略论两件罗马、萨珊玻璃器(96)
3.1.1 南京东晋墓罐形玻璃碗(97)
3.1.2 咸阳北周墓玻璃碗(98)
3.1.3 玻璃制品与3~5世纪的中国(99)
3.1.4 玻璃制品与丝绸之路(101)
3.2 唐代玻璃及其西来东传(102)
3.2.1 唐代对玻璃的认识(103)
3.2.2 输入的外来玻璃(109)
3.2.3 唐代的玻璃制造(113)
3.2.4 玻璃的东传(118)
3.2.5 结语(121)
3.3 伊斯兰玻璃与丝绸之路(122)
3.3.1 几件器物的产地和年代(122)
3.3.2 皇室贵族与伊斯兰玻璃(125)
3.3.3 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129)
3.3.4 草原路与南海路(130)
3.4 西安东郊清禅寺萨珊凸纹玻璃瓶(133)
3.4.1 凸出圆形装饰(135)
3.4.2 凸出圆纹装饰玻璃的年代(138)
3.4.3 凸出圆纹装饰玻璃与东西交流(139)
第四章 何家村遗宝与外来文化(143)
4.1 外来钱币及其他(145)
4.1.1 萨珊银币与凸纹玻璃杯(146)
4.1.2 拜占庭金币与高足杯(148)
4.1.3 “和同开珎”(150)
4.2 带把杯与粟特器物(152)
4.2.1 带把杯的分组演变(152)
4.2.2 工匠究竟是谁?(157)
4.2.3 改造融合与创新(160)
4.2.4 结语(163)
4.3 玛瑙兽首杯与多曲长杯(163)
4.3.1 玛瑙兽首杯(164)
4.3.2 多曲长杯(169)
4.3.3 结语(177)
第五章 海底宝藏—南亚沉船(179)
5.1 黑石号沉船上的铜镜与瓷器(180)
5.1.1 铜镜的发现和新启示(180)
5.1.2 青花瓷与长沙窑瓷(184)
5.1.3 “盈”“进奉”字款的器物和凤首壶(190)
5.1.4 余论(192)
5.2 黑石号沉船上的中国金银器(194)
5.3 黑石号沉船与扬州的海外贸易(201)
5.3.1 悄然兴起的扬州(202)
5.3.2 手工业基地与财宝的聚集(206)
5.3.3 胡商与城市风貌(208)
5.3.4 造船与航海(211)
5.4 玻璃料与八卦镜(212)
第六章 东亚的文化交流(225)
6.1 百济武宁王陵与梁朝墓葬(225)
6.1.1 南朝梁墓的确认(227)
6.1.2 诸王墓葬与梁墓的类型(229)
6.1.3 青瓷、铁五铢与石兽(237)
6.1.4 七子镜(242)
6.1.5 大陆王朝与百济(249)
6.2 唐墓壁画与高松冢壁画(251)
6.2.1 中国有关的墓葬壁画(252)
6.2.2 高松冢古坟壁画与唐墓壁画的比较(256)
6.2.3 高松冢古坟壁画的渊源(263)
6.2.4 高松冢古坟与东西文化交流(267)
6.3 新安沉船银器与庆元港(268)
6.3.1 异同的启示(268)
6.3.2 庆元港与对外贸易(275)
换一种思维做考古(后记)(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