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真理并不多。我们所关注和我们所能论说的一切,其实都是以既有的文化积累为前提,都是古老真理的延续或者前人思想的引申。世人探寻真理的途径却很多。因此才有各自独立、而又彼此相关的信仰和文化,才有不同信仰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或碰撞,才有精神信念的分享和文化创造的更新。在近代以来的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与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范型。其科学、人文以及社会体制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基督教的内在精神。因而国人所谓的“西学”,在相当程度上正是导源于基督教的观念、学说和文化。西学之东渐,使得百年来的中国文化问题始终离不开西学与国学的相互砥砺,离不开二者在认知方式、社会统序、生存态度、价值体系上的一系列磨合。其中的争论和辩难,往往成为传统或现代、持守或开放的主要标志。而在近年的中国,对历史沉疴的反思以及与现代世界的融和,使我们发现自身的文化处境实际上与西方日渐相似。这既使更多的对话成为可能,又使体用之争、优劣之争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所需要的,已经不是过于直接地走向一个相对简单的结论,而是在争论和辨难的途中稍事停留。从中国学人的角度讨论基督教文化,便应当是一次这样的停留。在平和的停留之中,应当包含着对西方文化精神的追索,也应当启发出对中国文化内涵的透视;它可以借助基督教文化的理念为参照,却必然是以中国人的生存经验为根据。惟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切入深层的中西思想对话。《基督教文化学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的成果之一,并得到国际科技教育服务机构(PESI)、宗教文化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长期支持。《基督教文化学刊》始终实行匿名评审制度,每年出版两辑,特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审稿工作。2006年以后,《基督教文化学刊》被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辑刊”(CSSCI)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