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建立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必须有适当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才能使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挥出优越性。从《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丛书》对五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凡是某个时期经济体制的形成或变革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就可以对完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起促退甚至破坏作用。《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丛书》分为三编,首编是历史编,在这一编里我们向读者系统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五个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由于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具有多层次生产力水平和多种经济形式的大国,各部门、各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所以我们在第二编部门编和第三编地区编中,选择了若干有代表性的部门和地区,对它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加以论述。部门编包括了综合部门(计划、财政)和专业部门,专业部门又包括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商业、物资),生产部门又包括农业、轻工业(轻工、纺织)和重工业(机械、冶金)。地区编包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开展较早的四川省,重工业占很大比重的辽宁省,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市,以及目前进行着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庆、常州、沙市3个大中小型城市。读了这两编,就可以充分了解这些部门、地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过程和特色。《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丛书》最后还作了综合分析,写了结束语,以帮助读者概括地了解中国3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共同性规律。《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丛书》可供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志以及一切有志于探索改革的同志研究参考。《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丛书》也为国外关心和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机构和个人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