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光如水照缁衣”
性格与环境
《济金根》是不是在正路上?——札记,外一篇
论诗体小说《长恨歌》
“非自觉性”与艺术规律
《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读后
资本主义生产同艺术和诗歌的敌对性
试说“诗人兴会”
批评家的困惑和文学批评的出路——倡导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
建设“圆形”的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解码方式
批评的烦恼与批评的智慧
创造性思维中“有意义的空白”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绿色”观念
接受的迁移与创作的盛衰——读《清代燕都梨园史料》零札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创新和继承——郭绍虞等人治学经验及其现实启示意义
文学理论基础的广泛性与本土性问题
陶渊明的人文生态观
语言是否应该“纯洁”,语言是否可能“纯洁”
关注和回答当代实践提出的新问题
向历史题材文艺要求什么
探求时代新话题,建设本土文艺学——《文艺争鸣》话题笔谈读后感
三十年来文艺学家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文本的文学性与接受的文学性
中西文学理论对话中的概念可对应性问题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发展迟滞原因之探讨
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丰子恺《护生画集》对现代生态文艺学的启示
深化文艺理论基础性研究
经典的两重性和对它的两种态度
胡先骕的生态思想
胡先辅为什么赞扬阮大铖的山水诗
关于“科学的艺术论丛书”谈片——鲁迅对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文论史上地位的论断
《文心雕龙·史传》篇“传体”说发微
善意误读的弊与功——从《管锥编》对《春秋》“五例”的解读与阐发说起
文学批评的有效性漫议
文学对于保护方言的作用
如何实现文学理论本土化
古代贵族女性的自尊
楚成王为什么不杀重耳
史书中的悲剧素材
赵树理大众文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历史命运
从“谨严”到“浮夸”——古代叙事艺术的跃进
文艺理论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与理论的品格
《左传》和《历史》的人物在伦理困境中的选择
古代叙事理论的一对范畴——实录与微隐
《管锥编》的体式、成就及其局限平议——读《管锥编·左传正义》札记
《左传》中政治与道德的一致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