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是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列出的非遗类别中的单独一类。自2004年我国加入公约以来,学者和民众对手工艺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展开了积极的理论思考和保护实践,本文集即是对过去十几年成果的总结与反思。如果说所有的民俗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那么传统手工艺则直接面对着现代化大机器生产的强烈冲击。手工劳作的差异性、低效率是被标准化、机械化的高效机器生产取代的直接原因。但是手工艺并不是一无是处。从英国19世纪末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到今天标记“纯手工”的产品在市场中的特殊价值,我们看到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顽强的生命力。什么是传统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相比,其生产、创造与传承的特质是什么?其在当代的意义是什么?在非遗的背景之下,政府、市场、民众共同进行怎样的保护实践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是贯穿本文集所有作者的深层思考。在民俗传统中,传统手工艺无疑具有特殊性。部分工艺品在历史上就具有一定的商品性,不仅是传统生活中赖以维持生计的技艺与物品,也进入一定层次的市场流通与商品交换。学者们很快注意到了手工艺保护实践的特殊性。因此在具体切人的层面,本文集为核心的是对生产性保护这一概念的理论思辨和实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