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后期大臣,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书画俱佳,是“云间派”和“华亭派”的代表人物,在明末清初之际,书名、画名俱显。其书用“淡”这一概念加以包裹、虚化,上接苏轼写意之精神,熔铸钟、王、米、颜,一任自然,平和冲虚,上能施于朝廷册文,下又不乏文人雅韵,在明清之际声名不替。《方圆庵记》原本是米芾为当时天竺高僧辩才法师主持杭州龙井山方圆庵所作,原作早佚,有拓本传世。《董其昌临米芾方圆庵记》,绢本手卷,高二十六厘米,长二百厘米,除开头“方圆庵记”大字题署和末尾四十一字题识外,全文共计七百六十八字。用笔相对米书较缓,结体舒展平和,通篇清秀飘逸,无论从字形、内容还是章法上,都与原作有较大差异,这也正与董氏“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之思想暗合,反映出其欲学古并汰弃各家之皮相,最终达到“妙在能合,神在能离”之境。《枯树赋》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羁留北方时所写,以枯树自喻,抒发亡国之痛、故乡之思、羁旅之恨和身世之感。唐褚遂良于贞观四年(六三〇)为燕国公于志宁书此册,墨迹久佚,仅有拓本传世,董其昌《戏鸿堂帖》有收录。《董其昌临枯树赋》,纸本行书,高二十七厘米,长三百六十五厘米,为董氏八十岁时所书,现藏朵云轩。此帖以李北海法写褚,老辣的行笔当中不乏恬静淡然之气,是董其昌行书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