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传统的农业生产有了突破性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大有进步,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出现了经济作物生产的地域性社会分工。二,以纺织、制陶、造纸等为代表的手工业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雇佣制的发展为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条件。三,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生产技术、地理学、砖石建筑技术以及航海技术等传统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大量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传人中国。四,政治制度的变革。明朝中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改徭役为以银代役,废除匠班制,改由政府雇人充役,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这些新变化推动中国区域城市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明代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城市数量增加,工商业市镇兴起。明代的地方行政单位数量虽然较宋元有所减少,但实际上城市数量却较前代增多,尤其是大中型城市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规模也普遍扩大。三是出现了全国性的筑城高潮。明统治者为了防御外来侵略和农民起义,曾掀起了一波大规模的筑城高潮,各中小城市普遍改建或加固城垣,或新建一些城市防守设施。四是手工业、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促进了明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从总体上看,明代城市经济不仅较元代及元代之前有很大的发展,而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期城市经济出现了质的变化——在部分城市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元、明两朝城市发展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地位独特,作为中国城市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城市史研究中亟待突破的重要领域,因而全面展开元、明两朝城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