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我国慈善信托法律性质分析
一、我国慈善信托的发展现状分析
二、慈善信托的界定
(一)信托的渊源与界定
(二)慈善的渊源与界定
(三)相关概念比较分析
三、慈善信托的本质分析:慈善组织形式还是信托产品种类
(一)我国慈善信托的本质争议
(二)我国慈善信托作为组织的正当性分析
第三章 慈善信托的发展概况与公益性特质
一、慈善信托的发展概况和功能分析
(一)各国慈善信托的发展沿革
(二)慈善信托的功能分析
二、慈善信托公益性特质的理论阐释与制度体认
(一)受益人的不确定性
(二)专门机构监管
(三)税收优惠资格
(四)“反永续原则”适用的例外
(五)“力求近似原则”的适用
第四章 慈善信托治理机制的逻辑起点:双重属性
一、组织与治理机制
二、双重属性的理论界定
三、慈善信托财产的双重属性
(一)双重所有权理论解读
(二)双重所有权理论在我国的移植和实现
四、慈善信托的双重属性:公益性和营利性
(一)信托的营利性及其制度功能
(二)慈善组织的最低原则要求:非营利性
五、慈善信托监管的双重属性
(一)监管主体及其规范的双重属性
(二)登记的双重属性
第五章 慈善信托治理机制的构建
一、慈善信托治理机制的内涵和外延
二、双重属性引发法律治理机制新挑战
(一)慈善组织治理机制的强制公益化
(二)信托公司治理机制的市场化
(三)双重属性引发的法律治理机制新挑战
三、慈善信托法律治理机制的组织社会学视角
(一)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兴起
(二)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
四、组织合法性维度
(一)“合法性机制”的逻辑与理解
(二)社会承认逻辑
五、组织效率性维度
(一)法律效率价值
(二)效率实现机制
六、双重属性与治理机制的回应
(一)慈善信托绝对公益性特质与合法性机制
(二)慈善信托财产营利性要求与效率机制
(三)治理机制对双重属性的回应
第六章 内部治理机制:权义平衡与精准配置
一、慈善信托委托人
(一)慈善信托委托人的资格
(二)慈善信托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
二、慈善信托受托人
(一)慈善信托受托人的一般权利
(二)慈善信托受托人的一般义务
(三)慈善信托受托人权利义务的特殊规制
三、慈善信托受益人
(一)慈善信托受益人的权利
(二)慈善信托受益人权益平衡——受益人的义务扩张
第七章 我国慈善信托监管机制的不足与域外监管模式
一、我国慈善信托监管机制的不足
(一)监管机构分离
(二)持续监管存在缺陷
(三)税收监管和引导机制不够完善
(四)合规管理监管不够健全
二、域外监管模式
(一)英国监管机制模式
(二)美国监管机制模式
(三)日本监管机制模式
第八章 行政规制机制:治理绩效与机制创新
一、慈善信托备案主义制度的改进
(一)我国备案制度的不足之处
(二)我国慈善信托备案主义的制度改进
二、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完善
(一)信托监察人的功能
(二)我国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不足
(三)我国慈善信托监察人的制度完善
三、慈善信托投资监管与引导
(一)国外的立法经验
(二)我国的相对禁止主义
(三)我国慈善信托对外投资规制的路径选择
(四)科学确立规范慈善信托对外投资规制的路径和模式
(五)明确和规范慈善信托对外投资基本原则
(六)税收激励引导模式的具体安排
四、信息公开机制的强化
(一)信息公开的激励
(二)慈善信托信息公开机制的缺陷
(三)慈善信托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第九章 行业自律机制:声誉激励与自律优化
一、行业自治与自律机制
(一)行业自治的理论基础
(二)行业自律机制
二、行业自律中声誉机制的功能与重要性分析
三、行业自律通过声誉机制实现对慈善信托的有效治理
(一)个体声誉与组织声誉
(二)声誉溢出效应
(三)声誉激励与自律机制的有效治理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