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 001
第一讲??评论要素 / 005
第一节??见解:归根到底是观点的较量 / 007
第二节??立意: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论得深 / 013
第三节??选题:没有动笔就开始的写作 / 021
第四节??结构:没构思连鸡窝也搭不成 / 028
第五节??情感:激情引领下的理性思考 / 034
第六节??表述:怎样说与说什么同样重要 / 039
第七节??节奏:在诵读中体会文字波澜 / 046
第八节??分总:分得清拆得开收得拢 / 052
第九节??材料:不是摆件而是待装配零件 / 058
第十节??用典:使文章醇厚鲜美的味精 / 063
第十一节??修改:精品是打磨出来的 / 068
第二讲??文体类型 / 073
第一节??社论:从文人议政到政策宣示 / 075
第二节??社论:反映政府立场的“重器” / 081
第三节??评论:一种有规格的“官方立场” / 087
第四节??时评:“快、新、深、准”一个都不能少 / 094
第五节??“命题”:规定动作却并非应景 / 100
第六节??配写:把“魂”与“体”拧在一起 / 106
第七节??杂文:味道辛辣的另一类评论 / 111
第八节??杂文:政论主导下的文学表达 / 117
第九节??重磅:“任仲平”是怎样磨炼成的 / 125
第三讲??基础训练 / 133
第一节??逻辑:用解题式方法还原思考 / 135
第二节??概括:梳理综合提升的“三件套” / 142
第三节??扣题:一个问题必须一论到底 / 148
第四节??语言:法度规范下的挥洒自如 / 154
第五节??论说:找到驾驭文字的感觉 / 160
第六节??角色:撰稿人与评论员有区别 / 165
第七节??角度:具体才能有的放矢 / 175
第八节??积累:读写并重方能厚积薄发 / 178
第九节??对象:“对谁说”“说什么”与“怎么说” / 184
第四讲??职业修养 / 189
第一节??文风:显而不浅才会深而不涩 / 191
第二节??简练:能写更要能删 / 196
第三节??思考:不分上下班的八小时内外 / 202
第四节??生动:深厚学养与生命张力 / 207
第五节??涵容:不讳言认识局限与偏差 / 216
第六节??精准:要害部位实施思想手术 / 222
第七节??切磋:与同事盘道找朋友聊天 / 228
第八节??删削:剔除令人厌恶的高级废话 / 234
第九节??脱水:挤压掉重复无用的信息 / 240
第十节??动笔:“爬格子”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 246
附??录 / 253
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 / 255
祖国万岁 / 258
光荣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 263
沿着党的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 267
扎实??踏实??老实 / 272
就“评论工作”答《中国记者》杂志记者问 / 275
几十年专注一件事 /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