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立法的法理研究

立法的法理研究

立法的法理研究

定 价:¥95.00

作 者: 汪全胜 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9461997 出版时间: 2021-07-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立法后评估研究是由立法机关的专门委员会、有关政府部门、人大代表、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等机构或个人对现行有效的立法在实施中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最终形成评估报告报立法机关,然后再由立法机关针对立法缺陷及时加以矫正和弥补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该制度的目的不仅在于考察法律的实施效果,更重要的是针对该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立法问题,提出有关建议,为立法主体的立、改、废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作者选择《高等教育法》、《食品安全法》以及《旅游法》进行了立法后评估研究,围绕这三部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以上科研成果,并将成果整理成本书。

作者简介

  汪全胜,男,1968年生,安徽桐城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法律方法论专业立法学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曾任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院长,现为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党委书记。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法理学会理事,山东省法理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威海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等;曾先后获评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学术骨干、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立法学。近几年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子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其他各种科研奖励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立法听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立法效益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立法后评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法的结构规范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立法成本效益评估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在《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政法论坛》、《政治与法律》、《中国行政管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一些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或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等转载或摘录。

图书目录

第一章高等学校设立的法律冲突及其解决机制
一、高等学校设立的法律冲突及具体表现
二、高等学校设立法律发生冲突的根源
三、高等学校设立法律冲突时的解决机制及立法建议

第二章高等教育投入的立法完善
一、现行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投入制度的实施现状
三、现行高等教育投入立法的缺陷与不足
四、完善高等教育投入的制度措施

第三章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模式的比较考察
一、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模式存在的必要性
二、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机构
三、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证程序
四、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证标准
五、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几点启示

第四章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差别待遇政策的完善
一、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差别待遇”政策的具体样态
二、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差别待遇”政策的法理基础
三、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差别待遇”政策的发展路径

第五章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优化
一、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历史演进
二、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实现目标
三、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成效及其面临的质疑
四、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招生政策优化的措施与建议

第六章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实质平等及其实现路径
一、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比例平等原则的提出
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比例平等”原则的具体内涵
三、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比例平等”原则体现了实质平等
四、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比例平等”原则的实现路径

第七章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的制度化措施
三、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方式
四、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第八章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区服务模式探讨
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区服务模式的理念基础
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区服务模式的功能体现
三、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区服务模式的教学过程
四、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区服务模式的制度保障
第九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模式的反思与完善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模式的历史变迁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模式的路径依赖及实施困境
三、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模式的类型及约束条件
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模式的完善措施

第十章治理视野下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力构造
一、治理理论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理念更新
二、治理视野下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合理设置
三、关于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设置
四、治理视野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设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五、治理视野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设置的完善措施

第十一章食品召回制度中不安全食品的认定问题
一、“不安全食品”的认定为什么重要
二、何谓“不安全食品”
三、谁有权来认定“不安全食品”
四、如何来认定“不安全食品”
五、改进我国“不安全食品”认定的几点措施

第十二章食品安全举报制度中的举报人的权利保护
一、食品安全有奖举报中举报人的权利基础
二、食品安全有奖举报中举报人的权利结构
三、我国食品安全有奖举报中举报人权利保护的缺陷与不足
四、我国食品安全有奖举报中举报人权利保护的完善措施

第十三章治理视野下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问题
一、治理理论的兴起与食品安全的监管变革
二、治理视野下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主体
三、治理视野下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范围
四、治理视野下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方式
五、治理视野下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完善的建议

第十四章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一、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是多元主体有效治理的必然
二、《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
二、现行食品安全共享机制的设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三、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完善措施

第十五章《旅游法》授权立法条款的设置
一、《旅游法》授权立法条款的类型
二、《旅游法》授权立法条款的性质与价值
三、《旅游法》授权立法条款的实施效果
四、《旅游法》授权立法条款设置技术的缺陷
五、《旅游法》授权立法条款设置技术完善的几点建议

第十六章《旅游法》配套立法探讨
一、我国现行旅游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旅游法》配套立法的范围
三、《旅游法》配套立法的价值
四、《旅游法》配套立法的实施效果
五、结语

第十七章我国旅游景区法律责任设置的完善
一、《旅游法》中旅游景区法律责任的形式
二、《旅游法》景区法律责任的设置依据
三、我国《旅游法》关于景区法律责任设置的缺陷
四、我国《旅游法》关于景区法律责任设置完善的建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