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高考是几乎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会经历的一次重要的人生大考。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高考上连高等教育、下接基础教育,具有核心枢纽调节作用。一方面,它决定着高等学校的生源质量与人才培养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对基础教育具有超强的导向功能。因此,说它是教育实践中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毫不为过,高考改革也历来是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而敏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2014年高考综合改革试验启动迄今,逐渐由试水区进入深水区,一些深层次、高难度问题正渐次显现,成为改革顺利推进的绊脚石甚至“拦路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考选拔功能与育人功能的发挥,既不利于高校科学选才与人才培养,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与教育公平的提升。回顾1300年的科举史和民国迄今的百年高考史都不难发现,在中国,像古代科举和当今高考这样具有高竞争、高利害、高风险“三高”特点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从来就不只是单纯的教育考试和人才选拔制度,而是一项涉及学生、家长、教师、中学、大学、教育管理部门等多方利益,并与政治、经济、人口、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水平乃至区域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社会制度。因此,高考改革难度大、影响深、牵涉广,不仅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系统工程,而且与我国教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谐社会建构乃至中华民族振兴等重大问题休戚相关。显然,高考制度研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视域而应置于社会大背景下来开展。换言之,高考既是一个深受社会影响的教育问题,又是一个来自教育领域的社会问题,具有教育与社会边界的模糊性,这正是拙著取名《高考:在教育与社会之间》之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