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日本青少年蛰居的社会文化透视

日本青少年蛰居的社会文化透视

日本青少年蛰居的社会文化透视

定 价:¥109.00

作 者: 师艳荣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78963 出版时间: 2021-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字数:  

内容简介

  蛰居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后出现的新型青少年问题,是一种丧失社会行为、自我封闭的消极生活状态。目前,蛰居问题已成为当代日本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蛰居者已达数十万之众。《日本青少年蛰居的社会文化透视》以历史社会学为研究视角,将蛰居问题置于当代日本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从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家庭结构、学校教育及心理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蛰居问题的社会文化根源,并详细阐述日本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应对举措。同时,《日本青少年蛰居的社会文化透视》选取日本典型的蛰居案例及援助组织,对蛰居者的基本生活状态及援助组织的援助方法进行微观解读。该研究对于预防和应对中国青少年蛰居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师艳荣,女,1978年生,河北保定入。先后就读于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2001年、2004年、2018年先后获得河北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和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于2003年、2010年和2014年三次赴日学习研究。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和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研究方向为日本社会问题,主要侧重于日本青少年问题研究。在《青年研究》《外国教育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当代青年研究》《东北亚论坛》《日本问题研究》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价值
一 把握日本社会变迁中青少年问题的历史脉络
二 深化对战后日本社会的认识
三 日本青少年蛰居问题的对策对中国的借鉴价值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 青少年
二 青少年问题
三 蛰居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 日本研究综述
二 中国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内容
三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日本青少年蛰居问题概观
第一节 关于蛰居
一 蛰居概念的界定
二 蛰居要素的分析
三 相关问题的辨析
第二节 蛰居的实态
一 关于精神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 内阁府的抽样调查
三 KHJ父母会(家庭会)的实况调查
第三节 蛰居的类型
一 性格自卑型
二 学业受挫型
三 家庭偏颇型
四 就业遇挫型
第四节 蛰居的特征
一 男性为主,多与父母同居
二 “不登校”经历者居多
三 长期化和高龄化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与蛰居的社会因素
第一节 富裕社会与蛰居的萌芽(1970年代)
一 富裕社会中青少年生活环境的变化
二 青少年社会压力增大与个人主义的增强
三 偏差行为与蛰居现象的萌芽
第二节 消费社会与蛰居的增多(1980年代)
一 消费社会中“新人类”的诞生
二 人际关系日益淡漠
三 “不登校”与蛰居现象的增多
第三节 多元化社会与蛰居的社会问题化(1990年代)
一 多元化社会中非社会性问题行为的凸显
二 就业环境的恶化与蛰居现象的激增
三 蛰居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第四节 “格差社会”与蛰居的严重化(21世纪以来)
一 “格差社会”中青少年保守化意识的增强
二 “飞特族”与年轻人群体的两极分化
三 社缘关系弱化与蛰居的严重化
第四章 家庭结构变迁与蛰居的家庭因素
第一节 核心家庭化与小家庭主义的家庭形态
一 产业化结构变革与核心家庭的增多
二 出生率持续走低与家庭规模的缩小
三 小家庭主义与蛰居的人际关系危机
第二节 “父职缺失”与母子(女)为中心的家庭养育环境
一 “父职缺失”的养育环境
二 母子(女)为中心的养育方式
三 父母角色失衡与蛰居的家庭养育环境
第三节 “教育妈妈”与偏重智育的家庭教育
一 过高期望与“教育妈妈”的作用
二 学历社会与偏重智育的家庭教育
三 偏重智育与蛰居的家庭教育因素
第四节 “成年后同居主义”与富裕的家庭生活
一 “成年后同居主义”与蛰居的长期化
二 富裕的家庭生活成为蛰居的温床
第五章 校园问题频发与蛰居的学校因素
第一节 学校教育病理与学缘关系的弱化
一 战后教育改革与管理主义体制的确立
二 学历主义与考试竞争的加剧
三 学缘关系弱化加剧了蛰居的人际关系危机
第二节 校园欺凌与蛰居
一 校园欺凌的发生与发展
二 因校园欺凌而蛰居的案例
三 校园欺凌频发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不登校”与蛰居
一 “不登校”的演变和人数
二 “不登校”的根源
……
第六章 日本青少年蛰居的心理文化因素
第七章 日本应对蛰居问题的对策
第八章 终章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