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的关联,为何选择这两个社区作为社区建设与脱贫的研究对象,研究采用的恢复力理论与调查方法,民族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瓶颈与超越等。第二章集中介绍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如果仅仅对于案例有兴趣,可以跳过该章。但是如果想尝试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重复研究,或者在其他地区开展相关研究,本章提供了可以参考的基本方法。当然,这只是此类研究的一个不成熟的开始,热切盼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加入进来,反复的调查才能建立更成熟、更科学、更可信的研究方法。特别是本研究使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问卷”,还有待方家的指正。故此,并没有隐藏这个不成熟的问卷工具,我们把对于问卷设计的思考和解释,也作为问卷的一部分公开出来,从而请大家在批评和批判的基础上,超越我们的研究方法。第三章聚焦在滇西藏族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案例。概述了滇西北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背景情况后,介绍了藏族农牧混作社会生态系统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其社会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尤其是其独特的婚姻制度对于其社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贡献,并小结了这些应对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如何维持其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与恢复力。第四章介绍滇东黔西的苗族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案例。同样首先概述黔西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背景信息,之后回顾了苗族高原山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其采用的基于传统知识的物种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策略,最后小结了大花苗社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情况。第五章是基于上述两个具体的少数民族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和成功案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社区层面提出恢复力建设的合作模式,也在政策倡导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