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10月)指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强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些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中华武术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平台。在教育领域,提倡中华武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扎根于青少年,既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又培育和弘扬青少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全民健身领域,由于中华武术的运动形式既有套路运动形式又有搏击运动形式,因此,套路演练,可选主刚的拳术,也可选主柔的拳术,不同人群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同样的道理,选择搏击形式者,可选徒手的散手、推手,也可选用器械格斗的短兵。新时代,新机遇。武术“短兵”运动项目的兴建与完善,不仅是对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的一种担当,更是促成青少年的尚武精神、坚强意志、顽强果敢、勇于担当、强壮体魄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当前武术发展的大环境中,重视武术短兵发展,增补武术格斗项目中器械类格斗项目,让这一中华民族瑰宝大放光彩,正是极好的机遇。李龙博士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继而在苏州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他一直身处武术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一线,致力于武术的传承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