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入河排污口的定义与分类 1
1.1.1 入河排污口的定义 1
1.1.2 入河排污口的分类 2
1.2 入河排污口管理的意义 3
1.3 入河排污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4
1.4 入河排污口管理理论与技术 7
1.4.1 入河排污口管理理论 7
1.4.2 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 7
1.5 入河排污口布设分区、多元优化、污染源预测与追踪技术研究进展 10
1.5.1 入河排污口布设分区理论研究进展 10
1.5.2 入河排污口多元优化技术研究进展 14
1.5.3 入河排污口污染源预测与追踪技术研究进展 15
第2章 入河排污口布设分区理论 17
2.1 概述 17
2.2 入河排污口布设分区理论框架与协调关系 18
2.2.1 理论总体框架体系 18
2.2.2 基于系统整体性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协调 19
2.2.3 基于系统相关性的区域与区域关系协调 31
2.2.4 基于系统层次性的部门与部门关系协调 34
2.2.5 基于系统动态性的当前与长远关系协调 35
2.3 入河排污口布设分区模型 37
2.3.1 排污口布设分区概述 37
2.3.2 系统协调论与协调度模型 38
2.3.3 排污影响因素协调度曲线 40
2.3.4 排污布设系统协调函数 47
2.4 入河排污口布设分区实例 47
2.4.1 研究区概况 47
2.4.2 研究区水环境现状 50
2.4.3 汉江中下游入河排污口布设分区成果 55
第3章 入河排污口位置优化技术 69
3.1 概述 69
3.2 入河排污口位置优化原则与方法 70
3.2.1 排污口位置优化原则 70
3.2.2 排污口位置优化方法 70
3.3 入河排污口位置优化实例 75
3.3.1 金沙江攀枝花江段入河排污口基本情况 75
3.3.2 金沙江攀枝花江段入河排污口位置优化 79
第4章 入河排污口负荷优化技术 92
4.1 概述 92
4.2 入河排污口负荷优化原则与方法 92
4.2.1 入河排污口负荷优化原则 92
4.2.2 入河排污口负荷优化方法 93
4.3 入河排污口负荷优化实例 98
第5章 入河排污口影响预测技术 102
5.1 概述 102
5.2 一维影响预测模型 102
5.2.1 河流一维稳态水质解析解模型 102
5.2.2 河流一维水质数值解模型 103
5.3 二维影响预测模型 109
5.3.1 河流二维稳态水质数学模型 109
5.3.2 河流二维水质数值解模型 110
5.4 河流三维水质数值解模型 119
5.5 入河排污口影响预测实例 121
5.5.1 污水处理厂项目 121
5.5.2 造纸公司项目 130
第6章 点源污染源反演技术 143
6.1 概述 143
6.2 水污染事故水质方程及其解析解法 144
6.3 基于遗传算法的水污染事故污染源识别模型构建 147
6.3.1 模型建立 147
6.3.2 单点源单变量识别 148
6.3.3 单点源位置和污染物总量识别 151
6.3.4 多点源位置和污染物总量识别 151
6.4 点源污染源反演实例 152
第7章 污染源追踪技术 154
7.1 概述 154
7.2 化学源追踪技术 155
7.2.1 三维荧光示踪技术概念 156
7.2.2 化学源追踪污染源模拟集成系统 158
7.2.3 化学源追踪技术的应用情况 159
7.3 营养盐追踪技术 160
7.3.1 同位素示踪技术原理 160
7.3.2 同位素示踪技术方法 167
7.3.3 营养盐追踪技术的应用情况 169
7.4 细菌源追踪技术 169
7.4.1 细菌源追踪技术原理 169
7.4.2 细菌源追踪技术的应用步骤 169
7.4.3 细菌源追踪技术方法 173
7.4.4 细菌源追踪技术的应用情况 175
7.5 污染源追踪实例 175
7.5.1 细菌源追踪技术在丹江口水库的应用 175
7.5.2 营养盐追踪技术在丹江口小流域的应用 183
7.5.3 化学源追踪技术在嫩江洮儿河流域的应用 203
参考文献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