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妇产科学腹腔镜盆底解剖图谱(解剖+术中腹腔镜双重视角,助力盆底重建等盆腔妇科手术)

腹腔镜盆底解剖图谱(解剖+术中腹腔镜双重视角,助力盆底重建等盆腔妇科手术)

腹腔镜盆底解剖图谱(解剖+术中腹腔镜双重视角,助力盆底重建等盆腔妇科手术)

定 价:¥138.00

作 者: [瑞士] 让·伯纳德·迪比松 著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71415587 出版时间: 2021-11-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39 字数:  

内容简介

  手术技术的进步需要依赖对人体解剖的认识的不断更新。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放大的视野,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观察我们熟悉的盆腔结构。对于盆腔器官脱垂这类疾病的治疗,我们不仅可使用传统的经阴道手术,也可开展腹腔镜下盆底重建术。腹腔镜与网片的联合应用更是为盆腔器官脱垂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腹腔镜盆底解剖图谱(解剖+术中腹腔镜双重视角,助力盆底重建等盆腔妇科手术)》作者迪比松教授曾任法国巴黎Cochin医院妇产科教授兼主任20余年,他于2013年移居日内瓦,并担任瑞士HUG日内瓦大学妇产科主任兼教授。在书中,迪比松教授将其25年来积累的腹腔镜下盆底手术相关解剖结构图片与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经验相结合,通过150余幅图片和简要文字介绍了盆底相关手术的解剖要点,帮助读者学习解剖知识并将这些内容运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该书还向读者详细描述了涉及骶前悬吊等常见术式的腹腔镜手术人路解剖,可帮助临床医师清晰地认识手术部位各结构间的解剖关系,避免术中损伤。在此基础上,该书着重介绍了迪比松教授及其团队开展的应用网片进行侧方悬吊手术,该手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实安全有效,易于掌握。希望此方法可以让广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有新的临床治疗选择。

作者简介

  牛菊敏,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沈阳市妇婴医院副院长兼妇科病房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30年,在妇科良、恶性肿瘤,生殖内分泌及妇科盆底相关疾病诊疗方面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曾于日本川崎市医院交流学习官腔镜手术,于美国Mayo Clinic学习经阴道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相关研究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两项、沈阳市科技进步奖四项。曾获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一批沈阳市高层次人才等称号,享受沈阳市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委会盆底与盆腔疼痛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委会数字医学与临床应用解剖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生育保存与重塑学组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外阴与阴道病变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及亚太地区微创妇科肿瘤协会第四届委员会专家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微创妇科分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临床军医杂志》编委等。段华,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首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专家、第七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妇产科学与妇科微创医疗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通过微创手术诊治了众多妇科疾患,在各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与疑难疾病的诊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专业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拥有多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曾入选《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高被引作者。兼任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妇科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科内镜医师培训学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妇科内镜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分会会长等。

图书目录

第1部分 传统盆底解剖
1 概述
2 肌肉
2.1 两类盆底肌肉(图2.1 )
2.2 外侧肌
2.3 盆底肌
2.4 盆底肌的上面观(图2.2 a)
2.5 盆底肌的侧面观(图2.2 b)
3 筋膜
3.1 骨盆内筋膜(图3.1 和图3.2 )
3.2 内脏筋膜(图3.3 )
4 韧带
4.1 腹腔镜下的盆底韧带
4.2 脏器韧带
5 外科手术的锚定点
5.1 外科手术中的盆底标志(图5.1 和图5.2 )
5.2 四个锚定点手术风险
5.3 骶岬区手术风险(图5.4 )
5.4 骶前区解剖(图5.5 )
第2部分 腹腔镜下经腹膜层视角下的正常盆底解剖
6 腹外侧壁
6.1 脐动脉(图6.1 )
6.2 腹壁下动脉
6.3 膀胱侧窝
7 盆侧壁
7.1 输尿管(图7.1 )
7.2 腹腔镜下的解剖学特点(图7.2 )
8 输尿管的标志
8.1 骶岬区域的输尿管(图8.1 和图8.2 )
8.2 附件区下的骨盆侧壁(图8.3 )
8.3 附件区下的输尿管(图8.4 )
9 骨盆的背侧和侧壁
9.1 左右两侧腹下神经(图9.1 和图9.2 )
9.2 下腹下神经丛(图9.3 )
10 骶岬区
10.1 骶前区(图10.1 )
10.2 骶正中动脉(图10.2 )
10.3 乙状结肠(图10.3 )
10.4 左侧髂总静脉(图10.4 )
10.5 女性尸体解剖骶岬区图
第3部分 腹腔镜下腹膜后的正常盆底解剖
11 膀胱前间隙、库珀韧带、膀胱旁间隙、盆筋膜腱弓
11.1 膀胱前间隙(I)
11.2 膀胱前间隙(Ⅱ)
11.3 膀胱旁间隙
11.4 膀胱旁间隙和膀胱前间隙
12 膀胱阴道间隙
12.1 范围(图12.1 )
12.2 膀胱阴道间隙的人路(图12.2 )
12.3 疏松结缔组织(图12.3 )
12.4 膀胱柱截面图(图12.4 )
12.5 分离线(图12.5 )
……
第4部分 临床检查诊断器官脱垂时的腹腔镜下盆底解剖及腹膜后影像
第5部分 部分盆腔器官脱垂的腹腔镜下盆底解剖
第6部分 腹腔镜下应用网片侧方悬吊(LLS)治疗盆腔脏器脱垂
第7部分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
附录:解剖学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