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章 引 言
1.1 材料的吸放氢性能
1.1.1 材料的实际储氢性能
1.1.2 热力学性能
1.1.3 动力学性能
1.2 储氢材料
1.2.1 储氢材料的分类
1.2.2 储氢合金
1.3 镁基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1.3.1 主要的镁基储氢合金体系
1.3.2 合金化改善镁基合金储氢性能
1.3.3 过渡金属对镁基储氢合金的催化作用
1.3.4 金属氧化物与盐对镁基储氢合金的催化作用
1.4 储热材料的分类及现状
1.4.1 显热储热材料
1.4.2 潜热储热材料
1.4.3 热化学储热材料
1.5 金属氢化物储热与材料研究进展
1.5.1 金属氢化物储热原理
1.5.2 镁基储热材料的储热性能指标
1.5.3 金属氢化物中低温储热材料
1.5.4 金属氢化物高温储热材料
1.6 镁基金属氢化物储热装置与系统
1.6.1 镁基金属氢化物储热装置
1.6.2 镁基金属氢化物储热系统
1.7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材料制备与表征
2.1 材料的设计与成分
2.1.1 材料设计
2.1.2 实验原料
2.1.3 样品成分
2.2 材料的制备方法
2.2.1 感应熔炼法
2.2.2 光学加热熔炼法
2.2.3 机械合金化
2.3 合金的微观结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2.3.2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2.3.3 高分辨透射电镜及选区电子衍射分析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4 合金的气态储氢性能测试
2.4.1 储氢性能测试仪
2.4.2 吸放氢动力学测试
2.4.3 吸放氢热力学测试
2.4.4 合金氢化物放氢热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g-Ni-Y合金的结构与储氢性能
3.1 Mg-Ni-Y合金及吸放氢后的微观结构和形貌
3.1.1 合金及其吸放氢态的X射线衍射分析
3.1.2 合金的扫描电镜分析
3.1.3 合金及其吸放氢态的透射电镜分析
3.2 Y替代量对合金气态吸放氢性能的影响
3.2.1 Y替代量对合金吸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2.2 Y替代量对合金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Y替代量对合金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Y替代量对合金氢化物稳定性的影响
3.2.5 Y替代量对合金活化和循环性能的影响
3.3 镁基合金快速吸氢动力学模型模拟
3.3.1 快速吸氢动力学与反转温度
3.3.2 快速吸氢动力学模拟
3.4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Mg-Ni-La/Ce合金的储热性能
4.1 Mg-Ni-Ce合金的储热性能
4.1.1 Mg-Ni-Ce合金及吸放氢后的微观结构
4.1.2 不同Mg,Ni含量对合金储热性能的影响
4.2 Mg-Ni-La合金的储热性能
4.2.1 Mg-Ni-La合金及吸放氢后的微观结构
4.2.2 不同Mg,Ni含量对合金储热性能的影响
4.3 Mg-Ni-Ce,Mg-Ni-La合金储热性能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MgNi-8 wt.%REO(RE=La,Ce)的微观结构与储氢性能
5.1 球磨添加RE0对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
5.1.1 合金及其吸放氢态的x射线衍射分析
5.1.2 铸态Mg81Ni19金的光学显微分析
5.1.3 铸态Mg81Ni19合金及其吸放氢态的透射电镜分析
5.2 RE0添加对合金气态储氢性能的影响
5.2.1 REO对合金吸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2.2 REO对合金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5.2.3 REO对合金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5.2.4 .REO对合金氢化物稳定性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Mg-Ni-Ti合金的气态储氢性能
6.1 Mg-Ni-Ti合金及吸氢后的相组成
6.2 Ti的添加对合金气态储氢性能的影响
6.2.1 Ti的添加对合金吸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6.2.2 Ti的添加对合金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6.2.3 Ti的添加对合金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6.2.4 Ti的添加对合金氢化物稳定性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