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当《财富》杂志首次发布世界500强榜单时,中国(包括港台)只有三家企业上榜。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新榜单揭晓,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43家,连续第二年保持世界首位。中国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排名上也有很大的提升。国家电网上升至全球第2位,京东从去年的102位上升至59位,阿里巴巴从132上升至63位,腾讯提升了65位到了197位,小米提升了84位排在第338位……这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和众多活跃在中国市场的“专精特新”企业蒸蒸日上,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的态势。经济向好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契机,而企业要提高长期竞争力,还需要借助数字力量完成转型。仔细审视成功企业,不难发现很多都是若干年前就着手创新、开始数字化转型的典范。企业的数字转型之旅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在数字转型这场长跑中,有的企业急于求成,一开始就用尽了全部力气,缺乏后劲:有的企业则采取跟跑战术,紧跟对手、一步不落,在合适的时机突然发力、超过对手;还有的企业不和任何对手去比,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跑。短跑比拼的是肌肉爆发力,而长跑依靠耐力,只有全盘考虑长期策略和具体战术才能最终胜出。在长跑赛事中,会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一“兔子”,也就是配速员(Pacer)。配速员很多时候相当于一个标杆,起到代跑作用,比如“400兔子”就是在4个小时左右完成整场马拉松比赛的配速员。有的“兔子”只在前几十公里代跑,引导职业选手发挥出好的水平,然后就会退出比赛,有的“兔子”则会跑完全程,历史上也不乏“兔子”跑到最后、最终夺冠的例子。谁是陪跑?谁能取得名次?不到最后一刻,我们永远不知道结果。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没有人为设置的“兔子”,但是经过充分竞争,某些行业可能会出现一些大家公认的标杆企业,被其他企业紧紧跟随。然而,在一些新兴行业,很多企业从事的业务创新并无先例可循,身处首梯队的企业尤其容易面临这样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先锋企业就需要自己设定配速,不断前行。在评价企业的数字转型是否成功时,我们大多数时候不只着眼于某一个时间点哪家企业的收益更多、规模更大、利润更高。评判数字转型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我们更倾向于把运营指标放到以下三个更广阔的维度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