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雨如磐的童稚年代(001)
生在“临川里”(003)
文雅儒素的家族(006)
逃难中(012)
家道中落(016)
第二章孜孜不倦的求知生涯(019)
觅渡,觅渡(021)
退学风波(025)
就读辅华(028)
杭甄老师(031)
“亚克西”(034)
初遇江湾(037)
“苏式教育”的熏陶(040)
受益于“三宜”训导(043)
师道(049)
纸上化工厂(053)
第三章青春献给化学工业(059)
入职北京(061)
斯托尔维奇(063)
“大下”武汉(068)
首战未捷(071)
又一个“流产”项目(074)
萝卜汤婚礼(077)
岁月蹉跎(080)
化工不能让路(084)
第四章维尼纶攻关的困厄岁月(089)
聚焦维尼纶(091)
吉化有个“104”(094)
八千里路云和月(098)
“瓜蔓式”工厂(100)
大字报风波(105)
关押和干校生活(111)
扎根三线(116)
转战广西(120)
“胡子”工程(123)
心潮逐浪高(126)
第五章国门开启的“前奏曲”(131)
“的确良”引发化纤革命(133)
增光路纺织大院(135)
大项(137)
唱“双簧”(143)
外面的世界精彩也无奈(146)
“你是我认识的中国最优秀的工程师”(150)
万人会战(154)
第六章春风绿了长江岸(161)
“大化纤”落户仪征(163)
改革开放的“侦察兵”(167)
项目分建的思考(170)
“歌剧2号”上演仪征(175)
把停缓建当成机遇(179)
枯木逢春(183)
呕心沥血绘蓝图(185)
决战“八四八”(188)
难舍仪化情(192)
第七章筑梦聚酯装置国产化(199)
夙愿(201)
甩掉“洋拐杖”(204)
不能再办“世界化纤博览会”了(208)
干法腈纶技术的探索(210)
难以落地的“产学研”(213)
君子之约(218)
再回仪化(221)
第八章夯实基础建高楼(225)
绘就践梦蓝图(227)
厚植科技沃土(228)
获得国家首批企业技术中心称号(230)
国家经贸委的资金支持(235)
加快推进聚酯装置10%增容项目(236)
完善布局开发新品(239)
推动质量与品牌建设(240)
第九章欲得虎子闯虎穴(243)
聚酯装置增容30%的缘起(245)
冲破阻力统一思想(246)
不能忘却的三厂八单元(251)
组织联合攻关(252)
仪化项目声动上海滩(256)
运筹帷幄攻坚克难(258)
通过市场竞争解决关键设备制造难题(261)
不负众望克难关(264)
启动应急方案排除热媒泵故障(266)
项目成果振奋人心(267)
惠泽聚酯行业(271)
积极推进材料国产化(275)
深思精研发新声(277)
第十章攻城拔寨终圆梦(279)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81)
消除藩篱坚定前行(282)
遭遇缓建困局(283)
迎来柳暗花明(286)
同心协力克难关(289)
扬帆起航争朝夕(295)
郑重按下试车按钮(299)
成果鉴定令人振奋(301)
第十一章风卷红旗扬五洲(309)
犹如开启长江闸门(312)
世界聚酯工业的“蝴蝶效应”(313)
中国创造扬名海外(315)
与时俱进发新声(316)
盛誉之下的忧思(319)
重振雄风扬帆远航(321)
第十二章双重职务亮剑反倾销(323)
带头学法用法(325)
为聚酯产业告急疾呼(326)
担任调查组常务副组长(328)
《人民日报》刊发反倾销经验(331)
第十三章推进化纤行业由大到强(337)
为发展高性能纤维献计出力(339)
为生物基纤维工程化和产业化问诊号脉(345)
为纺织工业科技进步探索路径(351)
废旧化纤纺织品变废为宝的中国方案(353)
为中国化纤品牌建设“鼓与呼”(356)
第十四章为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献智助力(361)
永远怀揣着化纤科技强国梦想(363)
为仪征化纤转型发展支招(368)
推进民营企业产学研结合(370)
第十五章最高的奖赏就在事业之中(371)
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374)
荣获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奖(375)
荣获“荣誉桑麻学者”(377)
荣获中国化纤行业终身成就奖(378)
荣获第六届“感动石化人物”称号(380)
第十六章追忆母亲(383)
附件一蒋士成大事年表(388)
附件二蒋士成主要论著(409)
后记(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