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斗门热土
第一节 干载斗门物华天宝
一、悠久古邑,滨海水乡
二、黄杨毓秀,金台流芳
三、鲈蚬争鲜,水产盛名
四、湾区门户,区位优越
第二节 人杰地灵人文荟萃
一、村落文脉,古今相连
二、和风润物,英才辈出
三、非遗硕果,曲韵悠长
第三节 革命摇篮红色热土
一、濠涌火种,烽火燎原
二、老区评划、建设
三、红色传承,精神永存
第二章 星火燎原
第一节 风雨如晦探寻真理
一、马列主义,唤醒斗门青年
二、创办刊物,传播先进思想
三、建社立组,储备革命力量
四、创建支部,点燃星星之火
第二节 群众觉醒农运兴起
一、成立农协,组建农民武装
二、反对苛捐,初步取得农运胜利
三、武装起义,拉开革命序幕
第三章 保家抗日
第一节 抗日团体救亡图存
一、国共合作,成立抗敌组织
二、青年担当,加入区抗先队
三、成立农协,建立自卫武装
四、妇女解放,绽放抗日之花
第二节 建立据点打持久战
一、群众响应,参加游击大队
二、坚持抗战,开辟革命据点
第三节 独立自主开展游击
一、枪响月坑,发动游击抗日
二、日机坠毁,风流桥阻击战
三、八区沦陷,攻打驻马山日军
第四节 粉碎“扫荡” 打击日伪
一、鼓舞斗志,惩治汉奸恶霸
二、主动出击,打破日伪“清乡”
三、保存力量,粉碎“围剿”封锁
四、黄杨战役,成功摆脱“扫荡”
第五节 转战新会挺进粤中
一、整编部队,转战新会崖南
二、收复台城,开辟粤中据点
第四章 胜利解放
第一节 内战爆发隐蔽力量
一、恢复组织,积蓄革命力量
二、秘密联络,巾帼不让须眉
第二节 形势反转武装斗争
一、招贤纳士,壮大革命队伍
二、抵制“三征”,打击反动势力
第三节 战略进攻解放斗门
一、夜袭小霖,震慑国民党军
二、黎明来临,解放部分失地
三、敌军进犯,部队转移会师
四、扫除余敌,斗门全境解放
第五章 曲折前进
第一节 人民政权书写新篇
一、解放伊始,建立区乡政权
二、斗门建县,调整行政区划
三、整党建党,发展群众团体
第二节 艰难创业发展生产
一、恢复经济,稳定市场秩序
二、合作办社,完成经济改造
三、调整政策,开展“三学运动”
四、发展糖业,“甜县”称号远扬
第三节 兴修水利基础建设
一、滩涂围垦,扩大耕地面积
二、联围筑闸,建水电,利生产
三、兴修公路,改变孤岛困境
第四节 社会事业方兴未艾
一、办校扫盲,提高群众素质
二、医防融合,保障人民健康
三、文化宣传,丰富老区娱乐
第六章 改革浪潮
第一节 撤县建区古邑新貌
一、整合规划,纳入经济特区
二、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三、人事改革,遴选精兵强将
第二节 创富斗门珠海西区
一、农村改革,激活老区经济
二、招商引资,发展非公有经济
三、盘活资产,推行国企改革
四、产业集约,建设工业园区
第三节 社会发展南天一斗
一、尊重人才,实施科技兴区
二、尊师重教,实现润泽桑梓
三、水乡风情,提升文化实力
四、兴修设施,打造滨海田园
第七章 美丽斗门
第一节 永葆为民现代斗门
一、六型政府,绘浓服务底色
二、不忘初心,落实从严治党
第二节 创新提质实力斗门
一、乡村振兴,创建示范样板
二、产业转型,发展产业集群
三、特色发展,打造生态旅游
四、合作共赢,扩大开放格局
第三节 民康物阜魅力斗门
一、产城共建,打造生态智城
二、美化装扮,建设美丽新城
三、政产学研,推动科技创新
四、健康斗门,开启美好生活
附录
附录一 革命旧址遗址
一、斗门镇革命旧址遗址
二、乾务镇革命旧址遗址
三、白蕉镇革命旧址遗址
四、井岸镇革命旧址遗址
附录二 纪念场馆
一、白藤堵海烈士纪念碑
二、斗门革命烈士纪念碑
三、白藤山革命烈士墓
四、月坑老区纪念亭
五、斗门区博物馆
六、中共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
七、斗门革命斗争纪念馆
八、安峨革命老区教育基地
九、毓秀洋楼
附录三 革命文献
一、黎炎孟《关于中山县农民问题的报告》(节选)
二、中山八区7个乡农民协会反征收电文
附录四 红色歌谣
一、《坚定站起来》
二、《抗战事迹之语句》
附录五 重要革命人物
一、人物传略
二、烈士简表
附录六 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