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绪言
“礼仪之争”的历史痕迹
——闽东地区顶头村天主教生活
一、道明会教区的建立
二、从补儒批佛到佛耶共存
三、从礼仪之争到礼仪共生
四、宗教生活习俗化
五、生活中的再交涉
神俗分界:天主教社会理念的制度表达
——从《天主教法典》谈起
一、“教会”的法定概念
二、教会组织的法人形态
三、以神俗分割为中心的社会理念
普世基督教与中国“地方基督教”的关系建构
一、“地方基督教”及其相关问题
二、普世性基督教的制度变迁
三、“地方教会”与“地方社会”
四、基督教作为一种地方性社会交往结构
五、作为一种地方基督教的群体结构
六、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网络的地方基督教
本土化与社会化
——欧美基督教在近现代上海的社会化问题
一、“利玛窦规矩”的历史延伸及其上海基督教社会化的起点
二、作为公共社会组织的基督教教会
三、祛除“洋相”:中国化与社会化
“社会中的社会”
——赵紫宸的教会神学
一、问题的提出
二、社会福音与“本色教会”
三、教会作为“社会的酵母”
四、经验理性与信仰根基
中国宗教与社会建设
——以佛耶两教基层组织的运作机制为中心
一、“公民社会”在中国的讨论
二、“公民社会要素”及其构成
三、宗教组织:中间社会团体
四、基督教“堂一点”模式与共同体成员关系
五、寺庙运作关系与功德(信仰)共同体
六、宗教型“公民社会要素”的可能
“寺庙”与“教会”
——以佛耶制度的比较为中心
一、实践逻辑:从信仰到宗教的制度化根源
二、宗教体系与世俗关联模式
三、以教派为中心的宗教生活方式
四、形式理性与耶佛伦理之比较
五、以制度实践为基础的宗教对话
当代中国宗教格局的关系建构
——以佛教基督教的交往关系为例
一、宗教交往的权力架构
二、佛耶交往的关系差异
三、在“关系”中实践的宗教关系
四、宗教交往关系的开放或封闭
信仰及其秩序的构成差异
——当代民间信仰与基督教的互动关系述论
一、民间信仰与基督教的交往特征
二、基督教信仰的民间模式
三、信仰方式及其民间秩序
四、乡村信仰及其秩序的多元构成
五、信仰互动与公共理性建构
中国社会信仰关系的主从与偏正
——以福建某岛的民间信仰与基督教为例
一、正统信仰与基督教关系及其问题
二、妈祖:被建构的社区文化信仰
三、“信仰替代宗教”的权力生态
当代中国基督教公共价值观的表达路径
——宗教制度及其认同的视角
一、应该如何与本来如何的问题
二、被悬置的宗教组织及其社会性的缺失
三、中国基督教的“堂-点模式”
四、缺乏社会认同基础的价值认同
汉语神学:对社会与教会的双重思考
“无形的教会”与“公共的信仰”
一、中国基督教的教会性及其遮蔽的公共性
二、汉语神学的现代性
三、“去教会性”而得以彰显的公共性
四、教会无形,信仰才能公共
中国基督宗教口述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一、基督宗教的口述史研究
二、中国基督宗教口述史研究的必要性
三、如何展开基督宗教的口述史研究
四、基督宗教中国口述史研究的若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