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2
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4
1.1.1 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 4
1.1.2 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 5
1.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6
1.3 通信模式 7
1.3.1 单工通信模式 7
1.3.2 半双工通信模式 8
1.3.3 全双工通信模式 8
1.4 冲突域及冲突避免机制 9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0
1.5.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 10
1.5.2 OSI/RM各层主要功能 14
1.5.3 局域网体系结构 15
1.6 计算机网络通信基本原理 15
1.6.1 计算机网络通信基本流程 15
1.6.2 对等层通信原理 16
1.7 报文封装和解封装 17
1.8 以太网帧格式 18
1.8.1 Ethernet Ⅱ帧格式 18
1.8.2 IEEE 802.3帧格式 19
1.9 MAC地址 21
1.9.1 MAC地址类型 21
1.9.2 二层交换机的数据帧转发行为 22
1.9.3 二层交换示例 24
第 2章 IPv4协议及子网划分与聚合 26
2.1 IPv4数据包格式 28
2.2 IPv4数据包分片与重组 29
2.2.1 IPv4数据包分片 30
2.2.2 IPv4数据包分片重组 31
2.3 IPv4地址 31
2.3.1 IPv4地址基本格式 31
2.3.2 子网掩码、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32
2.3.3 4种主要的进制及相互转换方法 33
2.3.4 IPv4地址分类 35
2.3.5 公网/私网IPv4地址 38
2.3.6 特殊的IPv4地址 39
2.4 IPv4子网划分与聚合 39
2.4.1 VLSM子网划分的基本思想 40
2.4.2 广播地址的分类 41
2.4.3 IPv4子网划分方法及示例 41
2.4.4 CIDR子网聚合的基本思想 43
2.4.5 子网聚合方法及示例 44
2.4.6 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和主机地址的注意事项 46
2.5 IPv4网络的3种数据包传输方式 46
2.5.1 单播传输方式 47
2.5.2 广播传输方式 47
2.5.3 组播传输方式 48
第3章 TCP/IP协议栈中其他主要协议 50
3.1 ICMP 52
3.1.1 ICMP数据包格式 52
3.1.2 ICMP的典型应用 54
3.1.3 Tracert的工作原理 56
3.2 ARP 57
3.2.1 ARP数据包格式 57
3.2.2 ARP映射表项 59
3.2.3 ARP地址解析原理 60
3.2.4 ARP代理 62
3.2.5 免费ARP工作原理 64
3.3 TCP 64
3.3.1 TCP的主要特性 65
3.3.2 TCP数据段格式 66
3.3.3 TCP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68
3.3.4 TCP的确认机制 71
3.3.5 TCP的流量控制机制 72
3.4 UDP 73
第4章 VRP系统基础及设备登录 76
4.1 VRP系统简介 78
4.2 设备本地登录 79
4.2.1 用户界面 80
4.2.2 命令级别和用户级别 81
4.2.3 本地登录 82
4.3 命令行基础 84
4.3.1 VRP命令行视图 85
4.3.2 VRP命令行格式约定 86
4.3.3 VRP命令行编辑 87
4.3.4 VRP命令行在线帮助 90
4.3.5 VRP命令行的通用错误提示 92
4.3.6 使用undo命令行 92
4.3.7 查看历史命令 93
4.4 设备基础配置 94
4.4.1 配置主机名 94
4.4.2 设置系统时钟 94
4.4.3 配置用户界面属性 95
4.4.4 配置用户登录权限和安全认证 98
4.4.5 配置接口IP地址 100
4.4.6 配置用户级别和用户级别切换 101
4.5 Telnet登录配置 102
4.5.1 Telnet服务器配置 102
4.5.2 Telnet登录配置示例 104
第5章 VRP文件系统、配置文件和启动文件 106
5.1 VRP文件系统管理 108
5.1.1 文件的命名规则 108
5.1.2 常用目录管理命令 109
5.1.3 常用文件管理命令 111
5.1.4 存储器管理 113
5.2 配置文件管理 113
5.2.1 配置文件保存 113
5.2.2 比较当前配置和保存的配置 114
5.2.3 清除配置 114
5.2.4 恢复出厂配置 115
5.3 VRP系统更新 116
5.3.1 FTP的两种工作模式 117
5.3.2 FTP传输模式 118
5.3.3 通过FTP进行VRP系统升级 119
5.3.4 通过TFTP进行文件传输 125
5.4 配置系统启动文件 127
5.4.1 系统启动文件配置命令 127
5.4.2 重新启动设备 129
第6章 以太网接口、链路聚合及交换机堆叠和集群 132
6.1 接口配置与管理 134
6.1.1 逻辑接口的配置与管理 134
6.1.2 以太网接口基本属性配置 136
6.1.3 以太网端口组配置 138
6.2 网络可靠性解决方案 140
6.2.1 单板可靠性方案 141
6.2.2 设备可靠性方案 141
6.2.3 链路可靠性方案 143
6.3 Eth-Trunk基础和工作原理 144
6.3.1 Eth-Trunk简介 144
6.3.2 链路聚合基本概念 145
6.3.3 手工模式链路聚合原理 146
6.3.4 LACP模式链路聚合基本概念 147
6.3.5 LACPDU报文格式和聚合链路建立原理 148
6.3.6 链路聚合负载分担方式 151
6.4 Eth-Trunk链路聚合配置与管理 152
6.4.1 链路聚合配置注意事项 152
6.4.2 手工模式链路聚合配置与管理 153
6.4.3 LACP模式链路聚合配置与管理 156
第7章 生成树协议技术 162
7.1 STP基础 164
7.1.1 STP的引入背景 164
7.1.2 STP基础 166
7.2 STP BPDU 168
7.2.1 配置BPDU 168
7.2.2 TCN BPDU 170
7.3 STP生成树计算原理 172
7.3.1 根桥选举原理 173
7.3.2 根端口选举原理 174
7.3.3 指定端口选举原理 176
7.4 STP定时器及其应用 178
7.4.1 STP定时器 178
7.4.2 STP Max Age定时器的应用 179
7.5 RSTP对STP的改进 180
7.6 STP、RSTP的配置与管理 183
7.7 MSTP和VBST简介 186
7.7.1 MSTP 186
7.7.2 VBST 187
第8章 VLAN划分和VLAN间路由 188
8.1 VLAN的配置与管理 190
8.1.1 VLAN的主要优势 190
8.1.2 VLAN帧格式 190
8.1.3 交换端口类型 192
8.1.4 基于端口VLAN划分及配置 195
8.1.5 基于MAC地址的VLAN划分及配置 200
8.2 配置VLAN间通信 202
8.1.1 使用子接口实现VLAN间通信 203
8.2.2 使用VLANIF接口实现VLAN间通信 204
第9章 WLAN 206
9.1 WLAN基础 208
9.1.1 WLAN简介 208
9.1.2 WLAN的基本概念 209
9.1.3 802.11 MAC帧结构 212
9.1.4 WLAN基本组网架构 215
9.1.5 无线侧组网技术 217
9.2 WLAN工作流程 220
9.2.1 AP上线 221
9.2.2 WLAN业务配置下发 225
9.2.3 STA接入 225
9.2.4 数据转发方式 229
9.3 创建AP组 230
9.4 配置AP上线 231
9.4.1 配置DHCP服务器 232
9.4.2 配置域管理模板 232
9.4.3 配置AC的源接口或源地址 234
9.4.4 添加AP设备 234
9.5 配置STA上线 236
9.5.1 配置射频 236
9.5.2 配置VAP 239
第 10章 DHCP和NAT 246
10.1 DHCP的服务基础及配置 248
10.1.1 DHCP报文的类型及格式 248
10.1.2 DHCP IP地址的分配原理 249
10.1.3 DHCP IP地址的更新原理 250
10.1.4 两种DHCP服务器的地址池及应用场景 251
10.1.5 配置DHCP服务器的地址池 252
10.2 NAT的服务基础及配置 257
10.2.1 NAT的分类 258
10.2.2 NAT工作原理 259
10.2.3 配置NAT 264
10.2.4 静态NAT配置示例 266
10.2.5 动态NAT配置示例 268
10.2.6 NAT Server配置示例 270
第 11章 静态路由和OSPF路由 272
11.1 IP路由基础 274
11.1.1 路由器简介 274
11.1.2 IP路由分类 274
11.1.3 路由表分类及IP路由表的组成 275
11.1.4 IP路由选优策略 277
11.2 静态路由配置与管理 279
11.2.1 静态路由的特点 279
11.2.2 配置静态路由及示例 280
11.3 OSPF协议基础 283
11.3.1 OSPF路由计算基本流程 284
11.3.2 OSPF Router ID 285
11.3.3 OSPF报文类型 285
11.3.4 OSPF支持的网络类型 286
11.3.5 OSPF路由器类型 287
11.3.6 OSPF LSA类型 287
11.3.7 OSPF区域 288
11.4 OSPF邻接关系的建立 289
11.4.1 OSPF邻居状态机 289
11.4.2 DR和BDR选举 290
11.4.3 OSPF邻接关系的建立流程 292
11.5 OSPF配置与管理 294
11.5.1 OSPF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 295
11.5.2 OSPF基本功能配置示例 296
11.5.3 配置OSPF的接口开销 298
第 12章 ACL和AAA 300
12.1 ACL基础 302
12.1.1 ACL的分类 302
12.1.2 ACL的组成 302
12.1.3 ACL的实现方式 304
12.1.4 ACL匹配顺序 304
12.2 配置ACL 307
12.2.1 配置基本ACL 307
12.2.2 基本ACL配置和应用示例 311
12.2.3 配置并应用高级ACL 312
12.3 AAA基础及配置 315
12.3.1 AAA的基本构架 315
12.3.2 RADIUS的基本工作原理 317
12.3.3 AAA域 318
12.3.4 配置AAA方案 318
第 13章 网络管理 324
13.1 网络管理简介 326
13.2 SNMP基础及配置 327
13.2.1 SNMP版本及系统架构 327
13.2.2 SNMP MIB 328
13.2.3 SNMPv1工作原理 330
13.2.4 SNMPv2c工作原理 332
13.2.5 SNMPv3工作原理 334
13.2.6 SNMP配置 336
13.3 基于华为iMaster NCE的网络管理 340
13.3.1 iMaster NCE关键能力 340
13.3.2 NETCONF协议简介 341
13.3.3 NETCONF的基本概念 344
13.3.4 NETCONF支持的能力和操作 346
13.3.5 YANG语言简介 347
13.3.6 Telemetry技术简介 348
第 14章 广域网技术 350
14.1 广域网简介 352
14.2 串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式 353
14.3 PPP基础及工作原理 354
14.3.1 PPP组件 355
14.3.2 PPP帧格式 355
14.3.3 LCP帧格式 356
14.3.4 PPP链路建立流程 357
14.3.5 LCP链路层参数协商 358
14.3.6 PPP链路IP地址协商 360
14.3.7 PPP认证原理 361
14.4 PPP配置与管理 363
14.4.1 接口PPP和IP地址配置 363
14.4.2 PAP认证配置 364
14.4.3 PAP单向认证配置示例 366
14.4.4 CHAP认证配置 368
14.4.5 CHAP单向认证配置示例 370
14.5 PPPoE的基础及配置 372
14.5.1 PPPoE的典型应用 373
14.5.2 PPPoE帧格式 374
14.5.3 PPPoE会话 375
14.5.4 PPPoE客户端配置 379
14.5.5 PPPoE服务器配置 382
14.6 MPLS基础 385
14.6.1 MPLS的诞生背景 385
14.6.2 MPLS的基本工作原理 386
14.6.3 MPLS的主要优势 387
14.7 SR基础 388
14.7.1 MPLS的主要不足 388
14.7.2 SR的主要优势 389
14.7.3 SR的基本工作原理 390
第 15章 IPv6、IPv6静态路由和DHCPv6 392
15.1 IPv6基础 394
15.1.1 IPv6报文格式 394
15.1.2 IPv6地址的格式 397
15.1.3 IPv6单播地址 398
15.1.4 IPv6组播地址 400
15.1.5 IPv6任播地址 403
15.2 IPv6单播地址配置 404
15.2.1 IPv6无状态自动配置功能 404
15.2.2 IPv6无状态地址DAD检查功能 405
15.2.3 接口IPv6地址的配置 406
15.3 IPv6静态路由 411
15.3.1 IPv6静态路由的配置与管理 411
15.3.2 IPv6静态路由的配置示例 412
15.4 DHCPv6的基础及配置 414
15.4.1 DHCPv6简介 414
15.4.2 DHCPv6报文 415
15.4.3 DHCPv6地址分配原理 416
15.4.4 DHCPv6服务器的配置 417
15.4.5 DHCPv6服务器和客户端配置示例 421
第 16章 SDN和NFV基础 424
16.1 SDN基础 426
16.1.1 SDN概念的提出 426
16.1.2 传统IP网络的设备结构 426
16.1.3 传统IP网络的不足 427
16.1.4 SDN网络的基本模型 429
16.1.5 OpenFlow流表 430
16.1.6 SDN网络架构 432
16.1.7 SDN的主要优势 433
16.1.8 华为SDN解决方案 434
16.2 NFV基础 436
16.2.1 NFV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价值 437
16.2.2 NFV的关键技术 438
16.2.3 NFV架构 439
16.2.4 华为NFV解决方案 441
第 17章 Python自动化运维基础 442
17.1 编程语言基础 444
17.1.1 编程语言分类 444
17.1.2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执行流程 446
17.2 Python语言基础 447
17.2.1 自动化运维简介 447
17.2.2 Python程序的运行 447
17.2.3 IDLE编辑器 449
17.2.4 Python编码规范 451
17.2.5 Python变量和运算符 454
17.2.6 基本输入和输出 456
17.2.7 Python的函数与模块 457
17.2.8 Python的对象、类、方法和实例 458
17.2.9 Phton字符串编码 460
17.3 通过Python Telnetlib模块实现自动化运维 462
17.3.1 Telnetlib模块的主要参数 462
17.3.2 利用Telnetlib模块自动Telnet登录配置示例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