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框架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借鉴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借鉴
2.1.1 社会资本理论
2.1.2 多维贫困理论
2.1.3 非农就业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多维贫困的发展与内涵演
2.2.2 社会资本与多维贫困的研究
2.2.3 社会资本与非农就业的研究
2.2.4 非农就业与多维贫困的研究
2.2.5 文献简要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社会资本与农户多维贫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3.1 核心概念界定
3.1.1 多维贫困
3.1.2 社会资本
3.1.3 非农就业
3.2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的直接作用机理
3.2.1 社会资本与农户收入
3.2.2 社会资本与教育获得
3.2.3 社会资本与健康改善
3.2.4 社会资本与金融获取
3.3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的门槛作用机理
3.3.1 理论机理构建
3.3.2 数理模型构建
3.4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的传导作用机理
3.4.1 社会资本、非农就业与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
3.4.2 社会资本、信贷约束与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
3.4.3 社会资本、社会保险与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
3.5 本章小结
4 农村贫困的特征事实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农村贫困的特征事实分析
4.1.1 贫困人口规模
4.1.2 贫困人口分布
4.1.3 农村居民生活标准现状
4.1.4 农村贫困的特征分析
4.2 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自然资本贫困
4.2.2 物质资本贫困
4.2.3 人力资本贫困
4.2.4 文化资本贫困
4.2.5 社会资本贫困
4.3 我国农村的扶贫政策回顾
4.3.1 农村贫困与反贫困政策梳理
4.3.2 农村反贫困方式的变迁过程
4.3.3 农村反贫困政策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农户多维贫困的测度与分析
5.1 农户多维贫困的指标体系构建
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指标的选择与说明
5.2 农户多维贫困的识别与量化
5.2.1 农户多维贫困的静态识别与量化
5.2.2 农户多维贫困的动态识别与量化
5.3 农户多维贫困测度结果与分析
5.3.1 数据?指标与权重
5.3.2 多维贫困的测度结果与分析
5.3.3 稳健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的直接作用实证分析
6.1 引言
6.2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6.2.1 数据来源与说明
6.2.2 变量描述与赋值
6.3 内生性处理与计量模型
6.3.1 内生性问题讨论
6.3.2 实证模型的建立
6.3.3 模型的估计方法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6.4.2 稳健性检验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的门槛效应实证分析
7.1 引言
7.2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7.2.1 数据来源与说明
7.2.2 变量描述与赋值
7.3 计量模型的建立
7.3.1 门槛模型
7.3.2 实证模型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7.4.1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广度的门槛效应分析
7.4.2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深度的门槛效应分析
7.4.3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强度的门槛效应分析
7.4.4 稳健性检验与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的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8.1 引言
8.2 实证研究设计
8.2.1 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与程序
8.2.2 数据来源与说明
8.2.3 计量模型构建与变量设定
8.3 实证结果与分析
8.3.1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广度的中介效应估计
8.3.2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深度的中介效应估计
8.3.3 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强度的中介效应估计
8.3.4 稳健性检验与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加强农户家庭多维贫困水平智能监测
9.2.2 提高农村地区缓解多维贫困福利水平
9.2.3 培育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农村多维贫困
9.2.4 优化农户家庭多维贫困治理路径选择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