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法治实施评估是各级政府自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有关生态环境的法治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生态环境法治实施评估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准确判断法治实施的有效性,其客观科学的评估意义更多还在于其对未来生态环境决策的积极作用。这种生态环境决策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法治体系建设和政策体系完善两个方面。本书通过研究生态环境法治实施评估理论与相关实践,并基于“压力-状态-应对”(PSR)框架,对生态环境法治实施语境下的评估指标体系建构了进行研究。压力-状态-应对模型是因果框架模型中代表性的方法,也是评估生态环境法治实施的简便、系统、全面和有意义的优选概念框架。生态环境法治实施评估指标遴选要秉持评估目的原则和可得性原则,此外指标还应当具备代表性、可比性、可靠性和可行性等基本特性。在评估指标构建中,关键的是要筛选能传递表征法治意图实现终目标信息的终成效指标(核心指标),其他如行为、措施和中间结果等辅助指标也对促进指标体系科学性、有效性具有实质意义。遵循“压力-状态-应对(响应)”思维逻辑,可以良好展现人们活动,包括法治实践活动与生态环境间的作用影响关系。其中,压力指标是导致生态环境状态变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因子,状态指标主要指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应对(响应)指标则是各法律关系主体响应生态环境压力挑战和生态环境状态变化形势所采取的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政策措施。以PSR框架模型为基础,构建生态环境法治实施评估指标体系,是将PSR框架的压力、状态和响应与生态环境法治实施进行耦合,形成生态环境法治实施评估概念模型,在科学不确定性、相关环境信息有空白,以及对未来环境压力、状态和应对都难以完全把握的情形下,此模型可以发挥较好的预测能力, 可作为改进完善我国高效生态环境法治实施体系的一种分析思路。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书还从不同视角对生态环境法治实施评估问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实证考察,并对提高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实施评估水平的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