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我国山东俚岛海域的人工鱼礁区为例,通过长时间序列的观测,以建礁后3~7年(2009年至2013年)的生物资源和环境跟踪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稳定同位素技术、功能多样性分析、生态系统模型等国际同领域先进的研究方法,解析了人工鱼礁区附着大型底栖藻类、底层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支持礁区消费者生产的基础碳来源,并估算了其相对贡献度,阐明了基础碳源在人工鱼礁区次级生产中的生态作用;同时,开展了礁区三种优势岩礁性鱼类的胃含物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查明了三种优势鱼类的饵料组成及其营养生态位分化关系。另外,作者还对礁区鱼类功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鱼类生物性状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角度,阐明了人工鱼礁增殖诱集鱼类的功能性依据。在此基础上,作者构建了人工鱼礁生态系统Ecopath和Ecosim模型,评价了俚岛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该系统的增殖目标种的生态容纳量进行了评估,对鱼礁区的捕捞和管理进行了情景模拟和分析。旨在推动我国人工鱼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展,为我国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和基于生态系统的近岸水域资源养护提供理论支持,为同行业研究人员提供资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