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四章,共同探索景观作为机制的普适性。第一章对中英景观词汇进行追溯,尤其是英文景观landscape概念发生转化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为我们提供更宏观的视角来解读景观概念发展的轨迹。在对作为外来语的“景观”一词进行概念阐述时,应该将它来到中国之前的“经历”纳入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而不应该只将景观作为学科命名的翻译结果。第二章总结了一些与景观概念有关的成熟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大致分为地理学派和美学学派,即将景观放在文化中讨论和将景观放在艺术与设计中讨论,这种分类方式与景观词汇的发展也十分密切。如果不将景观限定在自然、地理和美学中,它还可能属于什么领域?第三章便是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性解答,将那些看似无关的场面通过景观进行串联后发现,“那些景观”基本包含了所有人类的场景。圣洁的、人类的、宗教的、传说的景观共同组建起了人类栖息地的全貌,这些景观绝对不仅是目前为大众所知的人文景观或旅游胜地,还包括构成整体人类栖息地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景观的尺度被拓展到了可以被人类认知与感知的近乎全部尺度。在最后一章中笔者尝试提出一种具有时空性,不受地域、文化、语言阻碍的景观表述机制,即仪式景观,并提出仪式景观中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人、时空和艺术性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