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研究缘起(1)
绪论 从中古到近世——礼学及思想的多样化展开和意义(1)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到唐的礼记学(9)
第一节 王肃的《礼记》学及其后世影响(9)
一 王肃《礼记》学的资料及传承(9)
二 王肃《礼记》学涉及的几个礼学问题(11)
三 王肃《礼记》学的后世影响(22)
第二节 北朝熊安生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意义(29)
一 熊安生和他的《礼记义疏》(29)
二 熊氏《礼记义疏》的基本内容及其与郑玄学的异同关系辨析(32)
三 从唐代孔颖达的评议看熊氏《礼记义疏》的学术价值(45)
第三节 南朝皇侃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价值(65)
一 皇侃和他的《礼记义疏》(65)
二 皇侃《礼记义疏》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67)
三 从唐代孔颖达评议及后世影响看皇侃《礼记》学的经学史价值(84)
第二章 李觏的礼学及相关思想(106)
第一节 李觏的学术生涯及其《礼论》的思想内容(107)
一 李觏的学术生涯及其对礼学的关注(107)
二 李觏《礼论》的思想内容和理论特点(116)
第二节 李觏《周礼致太平论·内治篇》的思想价值——从宫廷后妃伦理到民间家庭伦理及昏礼的意义(138)
一 后妃伦理与宫廷内治(140)
二 后妃礼仪及昏礼的意义(156)
第三节 李觏《周礼致太平论·国用篇》的思想价值——从国家的财用积累到赋税征收与国计民生(163)
一 理财之本:量入以为出,节 用而爱人(164)
二 材贡之基:生业分工,土地分配,农本机制(172)
三 财用收支:尚俭为礼,税赋中正,控制买卖与市场(182)
四 国家救济:百姓的生存保障,力役之使??财赋之征当有所免除(191)
第三章 王安石《周官新义》的礼学特色及其历史影响(202)
第四章 程颢??程颐的礼学思想述论(311)
第五章 朱熹的礼学及其思想(356)
第六章 吴澄的礼学和《礼记纂言》的著述特色(469)
第七章 方孝孺的礼学思想述论(592)
第八章 道周的三礼学及其相关问题考论(633)
参考文献(687)
后 记(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