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全球变局
(一)格局之变:全球政经格局于震荡中重塑
(二)动能之变:科技产业革命于疫情中勃兴
(三)机制之变:市场经济活力于改革中激荡
(四)发展之变:国内国际循环于转型中连通
贰 湾区新机
(一)打开新空间:横琴升格前海扩容
(二)引领新发展:互联互通全面升级
(三)激发新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四)打造新支撑:科技基础设施集聚
(五)谋划新未来:产业升级湾区智造
叁 集群力量
(一)平稳的力量:支柱产业集群发挥“压舱石”作用
(二)进击的力量:新兴产业集群迸发“新引擎”动能
(三)突破的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四)重构的力量: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肆 专精特新
(一)专精之道:细分领域实现突围
(二)特新之路:产业版图崛起新生代阵容
(三)金融赋能:资本市场培育创富新动能
(四)生态织网:政企联手优化创业环境
伍 榜单示范——基于“智造之光”科创先锋榜的创新特征分析
(一)总体特征
(二)区域特征
(三)产业特征
陆 数字赋能
(一)引领示范:龙头标杆企业数字化战略新探索
(二)平台链接:工业互联跨行业、跨领域的“双跨”能力
(三)星火燎原:破解中小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
(四)生态构建:打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拳”
柒 绿色变革
(一)零碳未来:碳达峰、碳中和是压力也是机遇
(二)能源革命: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
(三)低碳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四)金融支撑:畅通碳交易,充分发挥金融作用
捌 链接全球
(一)市场拓展:在国内国际大市场拓展纵深
(二)联动发展: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联动发展
(三)畅通渠道:打通双循环 稳固国际供应链
(四)资源配置: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促创新
玖 智库建言
(一)围绕创新要素推动体制机制变革
(二)持续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
(三)补齐产业链短板 增强供应链韧性
(四)拥抱数字化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五)发挥产业科创优势 实现绿色发展
(六)选取重点领域开拓未来产业赛道
附录一 权威访谈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国家发改委原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
广东要实现年均 5.0% 左右的增速,关键一招是这个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都市圈要素流动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张国华:
打造空海交通体系,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发挥广东产业创新优势助力“双循环”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
广东发展工业互联网得天独厚
北京大学前科技开发部部长、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陈东敏:
发挥改革开放优势,探索创新效益分享新机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研究员王福强: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有望形成国际化创新策源地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
发挥澳大独特优势,支持澳门新产业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
深港携手推动前沿技术产业化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谋:
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勤华:
大湾区可探索建立绿色科技金融交易中心
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向晓梅:
借助强大制造能力,率先推动数字化转型
附录二 高端对话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
将数字化经验化为系统性方案,带动全产业链转型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
质量实打实,消费者的口碑才是真正的质量
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
数字化转型包含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
腾讯云智能制造总经理梁定安: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必选题
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
补齐芯片制造短板,跨领域创业机遇多
松下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
将以中国为起点的创新事业拓展到全球
嘉吉公司亚太区总裁安博泰:
中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创新高地
友邦人寿 CEO 张晓宇:
保险业对外开放提速,抢抓中国市场新机遇
雀巢大中华区集团事务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方军涛:
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共享中国市场
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更好衔接国际规则
附录三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产业集群典型案例
超级计算机助力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
广东距“中国电竞之都”还有多远?
第三方医学检验的“广东军团”
广东抢占前沿新材料赛道
氢能产业实现国产化突破
智联新能源汽车开启加速度
汕头纺织印染业“破茧”升级
广东工业机床产业加速突围
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广东防风抗洪的中坚力量
广东加入万亿产值的超高清产业竞争
附录四 粤港澳大湾区 500 强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 500 强名单(2021 年)
粤港澳大湾区中国 500 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