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观进行研究是对其展开评价的重要基础。依据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不同,《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将博士生教育发展至今涌现出的质量观归纳为基于知识贡献的博士生培养质量观、基于学术训练的博士生培养质量观、基于社会化理论的博士生培养质量观、基于效益的博士生培养质量观、基于改善学习的博士生培养质量观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博士生培养质量观。质量观的历史演进,除受到外在的经济社会因素影响外,还反映了不同评价主体的期望与需求。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需要通过二次建构来完成。以学术与职业准备并重的价值取向为导向,参考目标指标、过程指标和条件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针对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面临的缺乏相关理论分析、评价标准单一和评价主要体现大学管理机构意愿的不足,《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初次建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以第四代评价理论为指导,区分出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的三类利益相关者群体,即跨学科博士生、跨学科博士生导师和跨学科行政管理人员,并发展出各利益相关者群体内部的连接性建构,再通过价值协商的方式确定评价的各项指标及其权重,最终形成相对一致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再建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将我国高校开展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实际情况与案例研究相结合,发现跨学科博士生培养存在以下问题:跨学科研究项目并不完全涉及跨学科有效的整合、有效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体系仍未建立、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学术支持有所欠缺。这可能是培养单位缺乏清晰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理念、对跨学科博士生培养重视不足、跨学科博士生培养所需的相关资源仍然受到学科体制的限制导致的。只有形成清晰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理念、建立完整有效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体系、高度重视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并为其集结各方资源提供支持、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建立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