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是宗教自身规律的内在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不论哪种宗教都是在一定历史时空中产生、传播和发展的,只有逐步融入当地社会,实现本土化,才有可能维持自身的存在,也才谈得上坚持自己异于其他宗教的特质。以佛教为例,传入中国后,吸收了忠君、孝亲等儒家思想,减少了在南亚传播时常见的苦修行为,这并没有对佛教核心的缘起性空、中观等思想产生妨碍,相反还通过这些思想影响启发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自身也逐渐成为中国多种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伊斯兰教而言,它本身就有很强的适应性,完全能够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一方面,就外在历史而言,伊斯兰教自创传一千多年来,已经成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中发展非常快的宗教,在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广泛传播,这本身就证明了它能够成功适应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以内在教义为例,伊斯兰教提倡“今世是后世的田园”这样的“两世吉庆”观,鼓励穆斯林努力奋斗,争取现实的文明成果和幸福,这与任何一个良性社会的发展需求都是匹配适应的。可见,不论是从宗教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是伊斯兰教本身已被证明的拥有的适应性来看,伊斯兰教都完全应该而且可以坚持中国化方向。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传统。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我国以来,就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踏上了中国化的进程。唐宋时期,即使伊斯兰教主要为旅居中国的外国侨民所信仰,也设立了蕃学,推动伊斯兰教与当时的主流文化交流交融。元明清时期,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族人口不断增加,随着土生土长的伊斯兰教信仰群体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三掌教制”等具有中国伊斯兰教特点的清真寺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了“以儒诠经”、在清真寺授徒讲学这一打上中国烙印的伊斯兰教育制度——经堂教育,伊斯兰教找到了融入中国社会的切入点,真正在中国扎下根来。今天,我们提倡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支持我国伊斯兰教继承传统,用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滋养自己,在已经被历史证明的正确发展轨道上,更好地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