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的研究目标为探讨背景风险下家庭农场的金融需求问题、家庭农场金融需求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根据问卷和访谈汇集的数据信息,以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规模效益、行为金融、农业信贷补贴理论为支撑,运用定性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家庭农场存在如下金融需求问题:(1)资金需求意愿较高但满足度低;(2)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受阻;(3)农业保险需求程度较高但支持不足。于是,本课题组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背景风险和家庭农场特征,在资金需求上,首先对家庭农场资金需求紧迫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随后进一步分析银行类正规金融借贷与民间借贷两类外源融资渠道在家庭农场借贷方面的差异;在服务需求上,首先分别对家庭农场的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概率与投资比重进行探讨,再分析家庭农场农业保险需求程度的影响因素。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并总结国内外家庭农场发达地区的相关做法与经验,我们基于研究结论从农户、金融机构和政府三大行为主体出发,提出了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于农户,一是提高其文化水平和金融素养;二是加强其管理能力,开办合适的经营管理模式。于金融机构,一方面银行类金融机构应针对家庭农场的自身特点,创新改革现有抵押贷款机制;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不同风险类型的农场主,厘定差别化保费。于政府,一是有关部门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等工作,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二是公共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农保的补贴力度,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村的养老保障水平。随着工行、农行、建行、交行等传统大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陆续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其业务中心慢慢地趋于城市化,而乡村乃至县城业务则逐渐减少。家庭农场融资渠道慢慢收窄,即使进行了很多创新与改革,从各地具体实践发展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乐观。大多数家庭农场融资仍然得不到满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家庭农场贷款风险较大:一方面,家庭农场缺少相应的抵押品;另一方面,家庭农场信用评价的复杂性使银行难以有效识别家庭农场贷款中的风险。因此建立专门适用于家庭农场的信用评级体系显得至关重要。其有助于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指标选取上,项目组通过查找大量文献,并考虑数据的易获得性,终确定家庭结构、社会网络、网络信用、偿债能力四个方面十七小类指标。在方法运用上,对家庭农场信用评级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做到客观数据与主观意愿相结合,采用AHP法同时确定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权重,再对定量指标设计评价,建立相应的多级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使其更为精准;同时对于定性指标,由于其数据难以衡量,采用专家评判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分。后,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两得分汇总就得出了该评价对象的总得分,查看相应的评分等级表便知道其所在的信用等级。构建信用评级体系后,项目组利用调研访谈得到的微观数据对该信用评级体系进行检验,发现新的信用评级不仅在贷款人数上可以增加满足银行要求的客户,同时在质量上发现银行贷出的资金能及时偿还。证实了运用新的信用评价模型可更准确评价家庭农场的信用状况,为信贷人员在家庭农场贷款决策时提供更有力的依据。这无论是对家庭农场贷款信用风险的控制,还是对解决家庭农场贷款难的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