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那么,人在失眠的时候都会想些什么呢?
我的一位来访者,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她说自己晚上睡觉的时候,虽然闭上了眼睛,人却很清醒。没有了白天的繁忙,她就会控制不住地想很多事情,主要是对自己的反思和审视,总觉得自己不上进,每天在浑浑噩噩中过日子,觉得自己没有前途。想到这些,更加无法入睡了。她对我说,自从工作之后,她的睡眠质量一直不好,有的时候会故意把自己折腾得很累才能睡着。她希望自己睡觉的时候闭上眼睛就能睡着,不然会想那些让自己痛苦的事情。
职场的竞争和现实的压力让她产生了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在她每晚入睡的时候出现了,需要她独自面对,这也带来了孤独。她说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父母上班都很忙,她只能被反锁在家里,不能出去和其他的小孩一起玩。她还记得当时玩过家家,她自己先当爸爸,再当妈妈,最后做回孩子。
当她睡不着的时候审视自己,这就像内在的父母开始挑剔内在的小孩。这种自我攻击很难受,但这个过程却有两个人对话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她觉得不再孤独,至少感觉上是有另一个人陪着自己。
为什么白天的时候,她不会想那么多,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自我攻击呢?因为白天的时候,她的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让孤独隐藏了起来,而到了晚上,只剩下自己,孤独就会袭来。所以,很多人在失眠的时候想把自己熬到困得不行,希望一闭上眼睛就能睡着才好,对很多人来说,失眠的背后其实是无法面对的孤独。
有很多人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半夜醒来之后就怎么也睡不着了,睁着眼睛,看着漆黑的夜,内心却无比的空洞。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份空洞呢?
我的另一位来访者,她说自己的睡眠程度很浅,总是在半夜醒来,要么是做梦,要么是被很小的声音影响,但只要男朋友在她旁边的时候,她就可以睡得很踏实。除此之外,她也会熬夜,躺在床上玩手机,困得不行才会睡觉。发生在她身上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人和她一样,而这些表现其实是想和外界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以此回避内心的孤独。
海因茨·科胡特在《精神分析治愈之道》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被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长期受到失眠的困扰,后来有一位医生治愈了他的失眠。医生使用的方法很奇特,他在俾斯麦睡觉的时候一言不发地坐在旁边,俾斯麦第二天醒过来之后,这位医生仍然安静地坐在旁边。反复几次之后,俾斯麦的失眠问题竟然解决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位医生让俾斯麦重新相信,当他入睡时,稳定的客体仍然存在,无论他的睡眠状况怎么样,始终有一个人在那里。在这样的关系持续存在一段时间之后,俾斯麦的睡眠状况慢慢得到了调整。稳定存在的外在客体缓解了俾斯麦内在不安的焦虑,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他的失眠。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遇到困难或是感情遇到挫折时都有可能引发失眠,现实的情况会引发我们内在的焦虑。我们常常听到类似“回去好好睡一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样的安慰,好像在说,睡醒之后就可以重生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睡觉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次死亡,死亡代表着失去,那失眠就是对抗不愿失去而引起的焦虑,我们最害怕的是失去内在可依赖的稳定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