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定 价:¥56.00

作 者: 李正华,张金才 编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丛编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教材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5411323 出版时间: 2021-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教材)》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项目“院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教材序列”之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最终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9)》(当代中国出版社2019年版)基础上,经过项目组全体成员进一步拓展深化、吸收新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时间下限到2020年底。

作者简介

  李正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兼当代中国出版社社长,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共党史研究。出版《中国改革开放的酝酿与起步》《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等10余部作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书的撰稿统稿工作。 张金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法学博士学位。从事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主要方向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史及邓小平、陈云思想生平研究。出版《中国法治建设40年(1978—2018)》《邓小平与陈云的世纪历程》《京华研史录》等个人学术著作,合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9)》,合著《1977—1982:实现转折,打开新路》等。

图书目录

导?论 1
一、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三、研究思路和基本构架 6
第一章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1949—1956) 9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与人民政权的巩固 9
一、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制定《共同纲领》 9
二、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及各级地方政权 14
三、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1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23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溯源 23
二、1954年宪法的制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5
三、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创建 29
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29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后人民政协性质和任务的变化 31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色与优势 32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定 33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 34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识别工作 35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36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39
第二章 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41
第一节 探索中国自己政治发展道路的良好开端 41
一、《论十大关系》的提出 41
二、中共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 44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46
四、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48
第二节 “左”倾错误的发展与纠“左”的努力 50
一、整风运动的开展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51
二、“大跃进”的发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54
三、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中断 57
第三节 国家政治关系的调整 61
一、党内关系的调整 61
二、党政关系及统一战线工作的调整 64
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及民族宗教政策的调整 67
第四节 政治思想领域“左”倾错误的发展 70
一、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严重估计和重提阶级斗争 70
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左”的错误的发展 72
三、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批判 75
第三章 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严重曲折(1966—1976) 7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对国家社会政治结构的冲击和内乱中稳定
????局势的努力 79
一、以“文化大革命”为形式的政治大革命 79
二、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设想 82
三、政治领导结构的变化和抵制动乱的斗争 84
四、解放军、工人宣传队的政治领导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88
第二节 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及内在矛盾的积累和发展 91
一、中共九大后“斗、批、改”和一些党政机构的恢复活动 91
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95
三、纠“左”与批“右”的曲折 98
第三节 1975年整顿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00
一、“批林批孔”运动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组阁”图谋的破产 101
二、1975年的整顿和挫折 104
三、四五运动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107
四、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性质及其原因 110
第四章?拨乱反正与中国政治发展新时期(1976—1982) 113
第一节?拨乱反正的展开 113
一、揭批“四人帮”和抵制“两个凡是”错误方针 113
二、初步纠正冤假错案和政治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118
三、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22
第二节?国家政治生活在改革开放中步入正轨 127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27
二、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和坚持 130
三、冤假错案的平反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131
四、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137
第五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982—1992) 141
第一节?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纲领和初步展开政治体制改革 14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纲领的制定 141
二、政治体制改革任务的提出 143
三、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 145
四、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 148
五、政社分设与村民自治的兴起 150
第二节?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 152
一、三大政治制度的坚持与完善 152
二、1982年宪法的修订实施与法制建设的新成就 155
三、“一国两制”和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160
第三节 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维护政局稳定 165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165
二、1989年政治风波的平息 16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开辟 171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跨世纪发展(1992—2002) 175
第一节?改革开放新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175
一、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175
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
??地位的确立 178
三、中共十五大的召开与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80
第二节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83
一、提出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任务 183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184
三、开展“三讲”教育与加强党风建设 185
四、增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及群众基础 187
五、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89
六、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0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91
一、三大政治制度继续健全和完善 192
二、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 193
三、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持续推进 194
四、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195
五、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197
第四节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和实施 200
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 200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 201
第七章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002—2012) 206
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206
一、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 206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208
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10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12
一、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2
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215
三、尊重和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 216
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1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223
一、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23
二、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225
三、完善人权的司法保障 229
第四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32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32
二、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234
三、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237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进入新时代(2012—2020) 241
第一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提出 241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及其意义 241
二、中共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
??政治判断 245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247
第二节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250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250
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251
三、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255
四、推进作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257
第三节?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60
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61
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262
三、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 265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新进展 270
五、党和国家领导机构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272
第四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75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76
二、继续推进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 277
三、保证公正司法和提高司法公信力 278
四、培育法治信仰和弘扬法治精神 280
五、开启人权保障法治化建设的新时代 281
阅读文献 284
后 记 28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