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德?道德教育的心理基础与道德学习的路径探讨(代卷首语) 吴胜涛 杨韶刚 袁杰 胡晓晴
人性基础
道德资本的价值转化效应 王从余 喻丰 柏阳 彭凯平
受害者正义感与人际宽恕:社会价值取向的作用 吴胜涛 张燕 于洪泽 樊俊伶 李馨婷
受害者正义感与背侧脑岛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关联研究 王晓明 何毓文 金悦宁 高连禄 刘钰婧 周媛
人格美德
宽容对小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友谊质量、敌意归因的中介作用 张春妹 张安琪 朱小玲 杜丽虹
人心秩序:敬畏特质及其对腐败行为意向的抑制效应 赵欢欢 张和云 许燕
文化修养
个体化与新家庭主义视角下的孝道观念演变 杨曦
父母控制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张彦彦 董晓杰 王虹予
素食动机、行为反馈与应对策略初探:一项质性研究 刘潇肖 蔡崧吟 宋璐阳 曾雅丽
问题矫正
道德声誉在第三方惩罚违规者行为认知中的作用 王博 毕重增
程序公平性和结果有利性对儿童程序正义判断、结果满意度与权威接纳意愿的影响 徐华女 洪慧芳
生态环境
宜人性之殇:收入不平等对国家宜人性人格与国民健康指标间关系的系列负性调节效应 陈浩 洪斌 赖凯声
不幸的道德:运气越差越功利主义 刘传军 廖江群
自我类别化对社会参与的影响 陈满琪 陈睿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