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 1
1.1电离势和电子亲和能 1
1.1.1原子的电离势 1
1.1.2电子亲和能 7
1.1.3有效核电荷 11
1.2原子的绝对大小 13
1.3分子和晶体中的原子半径 16
1.3.1历史背景 16
1.3.2金属半径 18
1.3.3共价半径 20
1.4分子和晶体中的离子半径 22
1.4.1估算离子半径的方法 22
1.4.2实验(成键的)离子半径 25
1.4.3由能量导出的离子半径 27
1.4.4极限离子半径 27
1.4.5结论 28
附录 28
参考文献 35
第2章化学键 43
2.1化学键的发展历史 43
2.2键的类型:共价键、离子键、极性键、金属键 45
2.2.1离子键 45
2.2.2共价键 47
2.2.3极性键和原子的有效电荷 49
2.2.4金属键 56
2.2.5原子的有效化合价 58
2.3原子的化学相互作用能 60
2.3.1分子和自由基的键能 60
2.3.2晶体中的键能 69
2.3.3晶格能 71
2.3.4固体的带隙 74
2.4电负性的概念 78
2.4.1电负性的讨论 78
2.4.2热化学电负性 78
2.4.3电离电负性 82
2.4.4几何电负性 86
2.4.5原子和自由基电负性的推荐体系 89
2.4.6电负性和原子电荷的均衡 90
2.5原子有效电荷和化学行为 94
2.6受压下化学键特征的变化 96
2.7结论 98
附录 98
参考文献 116
第3章“小”分子 136
3.1引言 136
3.2无机分子和自由基 138
3.2.1键长 138
3.2.2键角和价电子对互斥理论 145
3.2.3非计量分子和特殊分子 147
3.3有机分子 148
3.4有机金属化合物 153
3.5团簇 160
3.5.1硼团簇 160
3.5.2过渡金属团簇 162
3.5.3主族元素的团簇 165
3.5.4富勒烯 166
3.6配位化合物 169
附录 170
参考文献 184
第4章分子间作用力 198
4.1范德华相互作用 198
4.2共价键长度与范德华键的相互关系 203
4.3范德华半径 205
4.3.1引言 205
4.3.2晶体范德华半径 206
4.3.3原子的平衡半径 209
4.3.4各向异性的范德华半径 210
4.3.5结论 213
4.4供体-受体的相互作用 213
4.5氢键 215
附录 218
参考文献 232
第5章理想晶体结构 239
5.1单质的结构 239
5.1.1金属结构 240
5.1.2非金属结构 245
5.2二元无机结晶化合物 250
5.2.1卤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的晶体结构 250
5.2.2具有多种键的化合物结构 260
5.3晶体结构的相互转换 261
5.4有效配位数 262
5.5键价(键强度、键级) 265
5.6三元化合物 266
5.7硅酸盐的结构特征 268
附录 269
参考文献 274
第6章实际晶体结构 286
6.1热运动 286
6.2Lindemann假设 288
6.3晶体中的缺陷 294
6.3.1缺陷的分类 294
6.3.2冲击波诱导的缺陷 295
6.3.3固体的实际结构和熔化 297
6.4异质同晶和固溶体 299
附录 301
参考文献 304
第7章无定形态 309
7.1分散粉末 309
7.2无定形固体、玻璃 312
7.3熔体的结构 313
7.4水溶液的结构 316
附录 319
参考文献 322
第8章纳米粒子 327
8.1团簇和纳米粒子的能量性质 327
8.1.1由大块向纳米相转变的熔点和熔化焓 327
8.1.2从大块到团簇转变的能量变化 329
8.2大块固体到纳米相转变引起的原子结构变化 330
8.3晶粒的介电常数的尺寸效应 330
8.3.1能量因子效应 331
8.3.2相组成对钛酸钡ε的影响 332
8.3.3陶瓷材料的介电性 333
8.3.4多相体系的介电性能 334
8.4结论 336
参考文献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