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论范式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1
一、视角的转换1
二、思维模式的转换8
三、研究层次的转换11
第一章认识、反映和知识 15
一、认识是人脑对世界的能动反映 15
二、反映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20
三、反映概念的历史发展 25
四、认识的本质与知识的本质 29
第二章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 38
一、认识的主体性的根据、内容和实质 38
二、认识主体性意识的历史进程 45
三、认识论中客观性理想的辩证重建 62
第三章认识活动的思维机制 73
一、认知结构与思维的操作机制二、意志结构与思维的调节机制三、情感结构与思维的控制机制 81
第四章认识过程和创造性思维 97
一、作为能动反映过程的认识过程 97
二、感性认识的作用 104
三、知性与辩证理性 108
四、实践理念及其形成和现实化过程12
五、非理性因素与创造性思维 121
第五章思维定势 13
一、思维定势的本质、特点和研究思维定势的意义 113
二、思维定势的形成机理 145
三、思维定势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影响 157
四、思维定势的调节 164
第六章认识的发生和演化 172
一、认识的系统发生 172
二、认识的社会演化 182
三、现代认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90
第七章认识的传播 195
一、认识传播的实质、基础、类型和特点 195
二、认识传播的系统结构和过程 205
三、认识传播的作用和意义 218
第八章认识传统25
一、认识传统研究的理论源流26
二、认识传统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230
三、认识传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 236
四、认识传统的作用及其优化 251
第九章自我意识 258
一、西方自我意识理论的历史演变 258
二、自我意识的本质和特性 264
三、自我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267
四、自我意识的建构 275
第十章超前认识 282
一、超前认识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 283
二、超前认识形成的内在机理 297
三、超前认识的科学化及其实现途径 331
第十一章社会舆论 323
一、社会舆论的本质、特点和基本类型 323
二、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38
三、社会舆论的基本功能及调控 350
后记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