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导言/
11从0到1——从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谈起/
111理论意义/
112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国内研究现状/
122国外研究现状/
123研究现状述评/
13研究框架/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路径与分析框架/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原始创新问题概述/
21原始创新的内涵解析/
211原始创新的词源学解释/
212学术界对原始创新含义的探讨/
213原始创新概念解析/
22原始创新的概念与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在创新过程中的
地位/
221原始创新的概念与特点/
222原始创新的表现形式/
223原始创新在创新过程中的地位/
23原始创新的重要意义/
231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
232原始创新是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2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原始创新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24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原始创新的重要论述/
24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原始创新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原始创新的动力/
31西方科技创新动力理论述评/
311科学哲学对科学发现的研究/
312西方技术创新动力模式研究简述/
32原始创新的内部动力/
321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
322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323科学精神的孕育/
324学科交叉的碰撞/
325潜科学的理论探索/
33原始创新的外部动力/
331科学奖励制度/
332社会需求推力/
333政府政策推力/
334科学中心的示范效应/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原始创新的社会环境/
41原始创新的物质环境/
411科学仪器与设备/
412科研经费/
42原始创新的制度环境/
421评价机制/
422激励机制/
423知识产权制度/
43原始创新的文化环境/
431原始创新的文化土壤/
432孕育原创的创新文化/
44原始创新的组织环境/
441科学共同体的规范/
442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运行机制/
443科学共同体的结构/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原始创新的内在过程与机制/
51创造的过程/
511沃勒斯的创造四阶段理论/
512贝弗里奇的四个C理论/
52基于知识螺旋的原始创新的过程与机制/
521知识螺旋理论概述/
522原始创新的四个阶段/
523原始创新的过程与演化机制/
53原始创新的发生机制/
531灵感直觉型/
532哲学助产型/
533科学臻美型/
534交叉创造型/
535机遇偶得型/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原始创新的主体与思维/
61原始创新的主体/
611原创主体的科学涵养与基本特点/
612原创主体的品格特点/
62原始创新思维/
621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
622原始创新思维的特点/
63案例研究:院士思维计量研究/
631院士思维背景统计分析/
632院士思维方法构成与分布/
633院士思维对原始创新的启示/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我国原始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1我国科技原始创新缺失的现状/
711国内科技大奖多年空缺/
712科技论文总体质量不高/
713专利结构有待优化/
72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721基础研究环境的制约/
722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723科研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724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原始创新的因素/
73对策研究/
731加强学科交叉,开拓创新源/
732发展创造教育,激发想象力/
733重视知识积累,夯实原创基础/
734培育学术带头人,聚集创新人才/
735弘扬创新文化,营造创造氛围/
736发扬科学宽容精神,鼓励科技创新/
737改善科研投入环境,拓展融资空间/
738拓宽三螺旋空间,促进大学、企业、政府协同发展/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从0到1:我国科技原始创新典型案例分析/
81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
811案例背景/
812案例过程/
813案例启示/
82潘建伟的“量子梦”/
821案例背景/
822案例过程/
823案例启示/
83从0到1: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历程/
831案例背景/
832案例过程/
833案例启示/
84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行者/
841案例背景/
842案例过程/
843案例启示/
本章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