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发展战略的提出至本书成稿时已有两年多的时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保护、建设、管理、利用等方面都已推进了一系列的工作。因此,在这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时期,去回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与建设过程,了解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管理与利用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给出创新性的建议和意见,总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为国内外同类线性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利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恰逢其时。本书旨在系统地梳理长城文化遗产的文化渊源,归纳长城文化遗产的自然及人文环境特征,借鉴国内外巨型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经验和机制,借助实地调研和线上调研相结合的模式,摸清目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建设、法律法规制定、传承利用等方面的现状,总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实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更好的保护、管理和传承利用提供智力支持。为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经验借鉴。本书是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资助出版。本书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文化公园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ZD02)的成果之一。此外,本书还受到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时空大数据的京津冀景点即时推荐研究”(项目编号:20GLC064)、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中国旅游城市高时空分辨率PM2.5人**露风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地格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基因选择研究”(项目编号:71673015/G03103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青年学术英才计划“基于大数据和遥感技术的旅游城市小时级旅游适宜度预测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启航计划项目“旅游城市霾人**露风险动态评估研究”(项目编号:KYQH20A011)的共同支持。本书由李颖和邹统钎设计框架体系,由付琦撰写第一章,付冰、刘博识、徐丹丹撰写第二章,程璐璐撰写第三章,邱子仪、李颖撰写第四章,李颖、邹统钎撰写第五章,左正、李颖撰写第六章,梁碉琳、陈新月撰写第七章。衷心感谢付冰、梁碉琳、付琦、程璐璐、刘博识、陈新月、徐丹丹等各位老师和同学在本书撰写、修改、完善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智力贡献。特别感谢邹统钎教授在本书体系构建、调研支持等方面给予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