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哲学之“无”及其相关问题
二、关于“亡”“無”“无”的说明
三、道家哲学与本文材料的选择
四、本文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有生于无”的生成论之“无”
第一节 巫术、宗教与“無”
一、“事神”与“事無”
二、对鬼神的怀疑与“無”的“脱巫”
第二节 “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猜测
一、对万物本原的猜测及“有生于无”的提出
二、“有生于无”的直觉、猜测等特征
第三节 “是其所是”与“有生于无”——兼论中西两种不同的形上之思的起点
一、“是其所是”与“‘是’是什么”
二、“有生于无”与“‘无’不可说”
第二章 “不知之知”的认识论之“无”
第一节 “知”之内容、方式与“去知”
一、“知”之内容与“去知”
二、“知”之方式与“去知”
第二节 “不知之知”与认知的最高境界
一、认知的三个层次
二、“不知之知”(“真知”)与“无”(“道”)
三、对“不知之知”的把握
第三节 “不言之言”的言说智慧
一、“不言”又在“言说”的悖论
二、“言、无同一”与“无言”之境
第四节 逻辑语言与意向语言——中西传统形上学不同语言对形上本体的把握
一、从“逻辑的说”到“道说”
二、意象语言及其对大道的把握
第三章 “无为而治”的治国论之“无”
第一节 “有为”(名教)的治国之策
一、名教何谓
二、名教的渊源
三、名教是强调“有为”的治国之策
第二节 “无为”(自然)的兴起与发展
一、“无为”的思想渊源
二、“无为”的形成
三、“无为”的发展
第三节 “有”“无”之策的抗衡
一、无为的昙花一现与有为的潜在成长
二、名教(有为)的确立与蛰伏中的无为的抗衡
第四节 对“有”“无”的讨论及沟通
一、对“有”“无”沟通的初步尝试
二、对“有”“无”沟通的重要发展
三、名教(有为)以“无”为本
第四章 “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之“无”
第一节 “道”本论的理论矛盾及其演化
一、“道”在生成义上的继承及其具象化
二、“道”在根据义上的继承与“道”之“无”化
第二节 否定方法、形名方法与“以无为本”的提出
一、否定方法与“以无为本”的提出
二、形名方法与“以无为本”的理性论证
第三节 释王弼之“无”
一、“无”是万物的始源,“无”生“有”
二、万物统一于“无”,“无”为“有”之根据
三、以“无”论“道”及其对“道”的继承
第四节 王弼之“无”与近代西方哲学之“无”
一、王弼之“无”与黑格尔之“无”
二、王弼之“无”与海德格尔之“无”
余论 境界之“无”的开启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1.“無”的探源
2.前老子时期的“无”及哲学准备
3.论道家哲学的“无”——从老子到王弼的哲学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