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大体上按照从腊月到正月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逻辑。古人如何过年?古代皇宫里如何过年?清代以前,历史留给我们的文献与实物比较有限,我们要明晰各个细节并非易事。清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具有对历代文化集大成的特点,文献丰富,而且距离现今只有一个多世纪,文物遗存亦较多。所以,《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切入的时间点主要落在了清代,并且落在乾隆朝的居多,也因为这一时期明确形成定制的较多,影响了一个王朝时代;空间上,更多地穿行在宫城红墙之内,这里是传统文化的汇集地与融合场,是古代家国情怀的同频区。尽管深宫较之民间,相同的习俗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致的精神,转而又凝结升华为庄重的典礼,但它们都是同一种文化之根,绽放出了多姿华彩。清朝是满族执政的王朝,宫廷过年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体现出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特点,为我们展示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一座紫禁城,两代帝王家,而我们主要“穿越”到了清代,对明代的观照较少。为此,我们切不可狭隘,切不可大汉族主义。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即使清王朝由满族执政,但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沿袭的仍是中华民族历代相继的礼仪习俗。各民族的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也不能偏颇地理解帝王之家代表的唯有皇权至上、骄奢淫逸、奢靡腐化。当我们拨开各种夸张的礼俗形式,仍可触摸到蕴含其中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充满尊老敬贤的人文情怀,追求崇德向善的积极精神;而承载礼俗的各种节物,则汇聚了工匠的智慧创造,凝结了先民的审美情趣。当跨越时间的流逝,冲破空间的藩篱,消弭尊卑的隔阂,传统礼俗在不断继承、发展、融合中萃取的积极成分终成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血脉,这才是根本、经久的文化基因。历史渐行渐远,先人的社会文化样貌,后世的我们在不断发掘、追寻。文字的描述固然能给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但历史更需要还原真实。而如果文字佐以历史图像,就更能给人以直观、形象,甚至活灵活现的生动认识。所以该书不止于文字的描述,而是图文并茂,不仅有单一节物的形象,而且有繁复场景的定格。书中采用的图片绝大多数为故宫博物院所藏,少量辅以其他机构的藏品。